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

摘要 【摘要】摘要: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知识,而写作是学生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感形成文字进行交流与表达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具备语文综合素养的核心标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进行结合,能够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与育人功能。在大力提倡构建高效课堂、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及写作教学的融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虽然我国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并未予以充分重视,存在较为严重的阅读与写作教学脱节的现象
DOI
作者孟圆圆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38卷9月第18期
出版日期2023-03-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

孟圆圆

滨城区第八中学 

摘要: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知识,而写作是学生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感形成文字进行交流与表达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具备语文综合素养的核心标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进行结合,能够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与育人功能。在大力提倡构建高效课堂、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及写作教学的融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虽然我国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并未予以充分重视,存在较为严重的阅读与写作教学脱节的现象。因此,如何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是广大语文教师应积极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融合

1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现状

1.1阅读与写作教学脱离生活

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将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常见的元素融入课堂。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受到年龄与生活经验的制约,小学生对社会现象、事物的整体把握能力不足,且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点、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积累,忽略了这些知识点、语言文字是否与实际生活相关,这样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除此以外,有些语文教师没有根据小学生的整体水平与实际生活情况,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授一些难度较高的写作技巧,这样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1.2阅读与写作教学相互分离

阅读和写作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语言技巧、写作手法,能够有效提高写作能力;而提高了写作能力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与感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够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同步提高的目标。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个别教师没有意识到二者之间的关联,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将阅读和写作分开,从而导致学生既无法基于阅读教学提高写作水平,又无法基于写作教学加深对阅读文章的理解,难以有效实现共同进步与全面发展。

1.3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单一

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过程中,教师往往是根据阅读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再为学生布置以作文形式为主的课后作业,从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际上,小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有限,且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但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忽视了学生吸收知识的效果。与此同时,大多数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时,只是让学生在课后对文章进行自主阅读,并收集文章中的句子与词汇,没有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会感到小学语文教学十分枯燥乏味,甚至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

2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策略

2.1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仍然以教材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观念。一方面,教师要解决传统教学中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写作能力培养、轻视实践技能锻炼的问题,转变以往陈旧落后的思想理念,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同步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故教师要保证教学内容符合读写结合教学的基本需求,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能够促进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交点,从而有效弥补阅读和写作之间没有联系、阅读多而写作少的漏洞,且教师要注意写作内容必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设计出具有创新思维的写作题目,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节课时,本篇文章的结构是按照“整体—部分—细节”的顺序进行描写的,其中简单介绍了爬山虎的基本特征,重点介绍了爬山虎的“脚”与其生长的部位、作用及形状等。由于小学生在写作方面缺乏丰富的经验,因此语文教师在运用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作文的主题及写作的难度,避免因难度过高而打击小学生的自信心。在阅读教学环节,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文章中出现的新词和生字,如“均、蜗、柄、虎、占”等,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在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对课文中的叙述顺序进行掌握,进而抓住课文的核心内容。当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刻的理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与观察方式,让学生以观察“植物”的特点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以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实现对学生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其学习爬山虎积极向上的精神。

2.2激发读写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大部分学生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等问题,导致其在阅读及写作时,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在提高其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其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此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任务的主动参与感;另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训练,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活动,以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其自控能力。例如,在学习《我是一只小虫子》这节课时,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及音频的形式与学生做游戏,游戏形式主要是教师呈现昆虫图片,学生回答昆虫的名称,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月字旁”的汉字,对此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读课后练习中有“月字旁”的汉字,再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带有“月字旁”的汉字大部分都与身体有关,以此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讲解完本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布置一项仿写作文任务,要求学生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完成作文,题目可以是“我想当一只……”的半命题作文,并且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在作文中写出某物的“基本特征、优点、缺点”等,从而促使学生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能实现共同提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3感受读写魅力

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与能力,引导其增加自身的阅读知识量,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其通过文章语言文字中蕴含的美感,充分感受作品背后蕴含的情感,实现能力的发展。一篇好文章的形成有多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包含结构框架、写作手法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并且优美的文章是由优美的语句组成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的语言之美,从而提升对文章语句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3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其不仅能让小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及有自己独到见解能力的小学生。写作就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需要有大量的知识累积,而积累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

参考文献

[1]黄运元. 探讨如何在户外运动中实现对幼儿自主性的培养[J]. 华夏教师,2020,(04):16-17.

[2]但诗若.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休息区创设的实践探究[J]. 北极光,2020,(01):191-192.

[3]王红.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指导研究[J]. 华夏教师,2019,(23):6-7.

[4]戴慧群,孔德财,郭丽琴.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开展的多角度分析[J]. 教育现代化,2019,6(44):237-241+249.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