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地理单元教学研究
何学英
仁寿县黑龙滩镇杨柳初级中学校
摘要:新课标实施背景下,广大教育实践者愈来愈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因此,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师展开单元教学活动,应当注重使学生懂得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令学生以主观能动性参与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渐进性获得深度学习的能力,不断汲取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使得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状态。而本文将对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进行一番较为详细地阐述与说明。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地理;单元教学;研究
长期以来,由于地理知识的抽象性,地理教学效果一直是初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师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却收效甚微。深度学习是一种能够有效探清知识本质的学习方法,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并促进其自主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将深度学习的方法引入到地理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成效。深度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和反思来掌握并理解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环境中需要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及使用技术工具来增强地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一、建立深度目标,激发学生潜力
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师一方面应当深入研究地理课程标准,为学生明确地理学科学习应当具备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其次教师还需要深入了解每名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学习潜力,为深度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深度教学活动,初中地理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应当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包含着初级教学目标、中级教学目标及高阶教学目标,从初级到高阶不断增强地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探究性及系统性,为初中生搭建提升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通道,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其需要将教学眼光放在学生长远发展的位置上,不仅需要明确好一节课、一学期、一学年的地理教学目标,同时更需要了解地理教学工作的远景目标,帮助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具备良好的应试能力和解题能力,同时更能关注地理知识的前沿资讯,掌握地理知识的基本研究方法,推动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
二、引导自主探究,激发浓厚兴趣
深度学习视域下更加注重的是学生主体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通过自学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和深刻的探究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如果想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就要立足学生主体,激发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就有了探究地理的动力源泉,就能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更快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地理文化知识,提高地理文化知识的自主探究意识。其中以最常见的情境教学为例,单一的灌输讲解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和接受地理教学中涉及众多的朝代和事件内容,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就可以借助图片,声音,图表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感和兴趣。
比如,在《地球的面貌》这一单元教学时,单纯的文字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也难以对地球的面貌产生想象,这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在课堂展示地球的不同面貌以及生成的过程以及原因,通过这些优秀成果影视资料展示,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促进学生对地球面貌的了解,学生自主地就会在教材中寻求到相应的知识点,加深了对此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结合生活导入,提升核心素养
以实现提高学生深度学习能力为目标,先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从初中生的身心成长情况分析,他们渴望获取具有实际意义的知识,而不是学习一些无用的理论。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基于对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将单元教学重点与现实生活进行融合,结合生活背景导入单元主题,让学生在充满现实价值的地理课堂中形成学习兴趣,逐渐走向深度学习,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稳步发展做好铺垫,于深度学习视域下顺利开展初中地理单元教学活动。
比如,在《天气与气候》这一单元教学活动中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年龄特点,尝试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首先,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节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可以从地区出发,引导学生认识气候的概念,结合天气符号,帮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其次,教师可列举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组织学生交流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由此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学生设计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说出主要气候类型以及分布地区。
总之,深度学习技术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使教育更具个性化和高效性。通过分析学生的需求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深度学习技术有望帮助学生更快地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职业挑战。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正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前沿,应引起教育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以促进更好的教育质量和学生成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