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改善策略
李洁
仁寿县大化镇幼儿园
摘要:近年来,各界越来越关注幼儿的教育问题,因此也成了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对象。很多幼儿园学校为了满足家长对于幼儿的了解,认为在幼儿园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作为衡量幼儿发展的第一任务目标。这就导致幼儿园提前向小学化发展靠拢。实际上,伴随着教育的日渐更新,幼儿园教学需要与小学教育有一个很好的衔接,其目的是为了幼儿进入小学阶段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适应。然而实际上是很多民营幼儿园在幼儿教学中,全部采用小学化的教学模式,给学前教育的意义相背离,影响了幼儿的良好发展,给幼儿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关键词:学前教育;问题;小学化;改善策略
1.学前教育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学前教育的教师,特别是一些农村的学前教育教师,大多是是一些农村妇女,只有一些带孩子的经验,学历也不高,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进园当教师。还有一些教师普通话不标准,夹带方言,有的只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考虑儿童的实际情况,对于“不乖”的孩子进行职责和体罚,或者用其他不合理的方法进行教育等。尽管大部分的幼儿教师是从专业的学校毕业的,大多数也接受过较为专业的培训,但是当前教育观念和方法的落后和经验的缺乏使得学前教育出现很多的问题。所以,对于教师的培训工作要做到位。
2.学前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一是幼儿家长的观念落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幼儿园变成一个小神童,喜欢孩子有张口就来的拼音,成语,古诗,甚至家长将整个作为衡量幼儿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二是在这种传统想法的影响下,很多的教师都会根据家长的要求,将学前教育的课堂变成小学那种更加有规划性的教学;也有很多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幼儿家长的需求,同时也为了在水平评估和各种评奖中获得好成绩,在对教师和孩子的考核当中也将识字、拼音和计算等作为标准,并以此来评价教师和孩子的好坏。
3. 教育方式方法缺乏创新
幼儿园的孩子,刚刚脱离父母,步入社会和人群,很多事物对他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新鲜。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遇事都问个为什么,见个没见过的事物都喜欢去探索,研究
,初进幼儿园,见到的一切对于幼儿来说都是新鲜的。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教育时,只是一味的进行知识的讲解,一味的要求幼儿死记生字,背诵古诗,将知识目标灌输给幼儿,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容易导致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开始厌烦学习,很多教师还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作业内容就是认识生字和阅读文章,在孩子还没有认识几个字的同时就死记文章,严重背离了幼儿的天真,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没有遵循孩子发展的规律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导致幼儿各项能力难以推进。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改善策略
1.完善幼儿园办学的法律制度
国家要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办学的开办要求,对幼儿园开园之前进行全面的审核,严格按照开园标准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定,杜绝一切不符合要求的幼儿园开园。在幼儿教育阶段,要严格把控好幼儿小学化的教学倾向。对于一些小学化严重的幼儿园,教育部门要给予一定时间内整改完毕。对于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标准,要给予定期的严格审查,保证幼儿教师的正规化,完善化,从而防止小学化教学情况的出现。
2.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前教育机构要积极执行新课标的要求,一切以幼儿的未来发展为基础,以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坚持科学的教学原则,顺应时代转变教育理念,让幼儿教育走出小学化教育的影子。学前教育机构还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不要仅仅为了招生人数和盈利就迎合家长不合理的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坚持以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基础,以身作则,坚持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幼小衔接工作做好准备,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3.关注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
针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要从教师角度入手纠正教学理念和思想,对此还需要关注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首先,要针对学前教育教师的文化素质、学前教育的职业素养以及教学态度等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帮助学前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其次,随着当前幼儿兴趣爱好的多元化发展,要进一步提高和拓展幼儿教师的知识视角,让幼儿教师提高在美术、舞蹈以及音乐等艺术性课程方面的教育能力。在教学中也要关注幼儿的兴趣所在,不能为幼儿的成长施加学习压力,要渗透幼儿认知范围内的教育内容,主要培养孩子的习惯、能力和塑造良好的性格,对幼儿的成长和学习形成科学的引导。
4.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教育部门要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办学宗旨进行指导和更正,杜绝一些消极和不良的行为。幼儿园要与小学阶段要有名确的教学目标,并传达给每个阶段的教师。在教师名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及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有助于促进幼儿教育的有效发展,才能为幼儿升入小学做一个正确的指引和有效的指导,才能促进幼儿到小学的顺利衔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