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用情境创设的小学生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张林
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小学 201199
摘要:阅读与创意表达是小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对此,阅读是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创意表达是表达思想、情感、意志的重要方式。小学生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其语言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语用情境是语言运用的具体场合,是语言意义生成和理解的依据。基于语用情境创设的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促进其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语用情境;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
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也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的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阅读教学缺乏情境创设,创意表达教学缺乏有效指导,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缺乏有效衔接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语用情境创设的小学生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培养策略,即在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中,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使小学生能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表达,或者在创意表达的过程中进行反馈性阅读,实现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的相互促进。
一、语用情境创设对小学生阅读语创意表达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语用情境创设有助于小学生提升阅读和表达兴趣
阅读和表达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忽视了阅读和表达的情境性,导致小学生缺乏阅读和表达的兴趣和动力。语用情境创设是一种基于语用理论的教学策略,它通过构建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语用情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和表达欲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表达效果。对此,语用情境创设的核心是让小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语用情境中进行阅读和表达,从而增强小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同时,语用情境创设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功能性和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和表达兴趣。
(二)语用情境创设有助于小学生发展阅读策略和表达能力
语用情境创设是指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形式和目的,设计一些与之相适应的语言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阅读和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对此,语用情境创设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创意水平。通过语用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总结、归纳等,帮助他们理解阅读材料的主旨、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一些创意表达,如改编、续写、评价、创作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
二、语用情境创设的课堂实施策略
(一)优化课堂输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
阅读兴趣和动机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语用情境创设的首要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以下策略优化课堂输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首先是,创设生动有趣的阅读情境。阅读情境是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背景,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动机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阅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阅读的魅力。其次是,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阅读资源是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基础。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相适应的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建立自信心和自主性,进而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最后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丰富课堂输入的形式,增加课堂输入的信息量,提高课堂输入的质量,使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多样化的语言材料,拓展多方面的语言知识。
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设语用情境,优化课堂输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首先,教师可以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让学生看到小蝌蚪们被抛入荷塘后,在荷叶、荷花、小鱼等各种物体中寻找妈妈的情形,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如,教师可以提出“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小蝌蚪们遇到了哪些困难?”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小蝌蚪们找妈妈的动机和过程,从而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理解故事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动机。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小蝌蚪,在荷塘中寻找妈妈,让学生体验小蝌蚪找妈妈的困难和快乐,从而加深对故事内容的感受。
(二)创设有效情境,引导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语用情境创设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与阅读内容相适应、富有感染力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此,有效的语用情境创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贴近文本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语用情境应该与阅读内容相契合,能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语用情境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过于复杂的情境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影响阅读理解。第二,具有感染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语用情境应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第三,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语用情境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情境:小蝌蚪们在池塘里游来游去,突然,它们发现自己的妈妈不见了,于是它们决定去找妈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小蝌蚪们找妈妈的经历。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小蝌蚪们找妈妈的过程是怎样的?小蝌蚪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样一来,通过有效的语用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丰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评价和创意表达
阅读评价和创意表达是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师应该通过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力。对此,阅读理解也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所以在语用情境创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阅读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
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开展一节《小蝌蚪找妈妈》的阅读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小蝌蚪寻亲”的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蝌蚪”的身份,在池塘中寻找妈妈。在活动中,学生们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寻亲方案。如,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笛子吹出妈妈的叫声,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彩色纸片制作一些小蝌蚪的标记,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声呐来探测妈妈的位置。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不仅深入理解了故事内容,还锻炼了自己的阅读评价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
三、语用情境创设的课外延伸策略
(一)培养文化意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背景知识
语用情境创设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理解的“窗口”,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文化意识,拓展阅读视野和背景知识。在课外延伸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多种文化体验活动中,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情。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文物、阅读展板,并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对不同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拓展阅读视野和背景知识,为阅读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如历史书籍、地理书籍、人文书籍等。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从而培养文化意识,拓展阅读视野和背景知识。
(二)开展故事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想象和创造力
故事教学是语用情境创设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形象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在课外延伸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故事教学:一方面,组织学生阅读优秀故事作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一些优秀的故事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感受故事主题。另一方面,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创编故事。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播放故事片、参观故事场景等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在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故事。最后,开展故事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故事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创作能力。通过开展故事教学,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阅读中获得乐趣,提高阅读能力。
具体来说,故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想象和创造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由驰骋,构建自己的想象世界。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故事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编故事。在创编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进行改编和创新,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三是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故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感受故事主题。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故事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开展故事教学是语用情境创设的有效方式之一,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想象和创造力。在课外延伸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故事教学,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优化对话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交流和合作能力
在语用情境创设的课外延伸策略中,对话教学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话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首先,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样的阅读交流情境,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进行交流。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情景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特定的角色身份和情境中进行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并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理解。其次,教师在对话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交流。例如,可以指导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提出不同观点的意见,并进行辩论。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后,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阅读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分享自己的理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交流能力。这样一来,通过优化对话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交流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基于语用情境创设的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能够为小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运用场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提升其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准确性。同时,基于语用情境创设的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真实性和互动性,促进其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的提升。此外,在接下来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多样化的语用情境,注重语用情境的真实性,重视语用情境的互动性,最终有效促进小学生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任旺强."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4):4.
[2]董小红.小学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 2023(7):62-64.
[3]张逸仙.结合语境培养表达能力的策略[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 2022(4):1.
[4]廖晓红.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用型"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