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探索
廖明鸿
云南省丽江市实验学校 云南省丽江市 674100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然而,大多数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往往忽略了体育技能的教学,在课堂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探索
引言: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运动技能这一内容,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进行有效地掌握,持续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动作技能,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1、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现状
在目前阶段,大多数小学学校所进行的体育技能教学内容都太过枯燥,而且实用性也不强,无法对运动技能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运动技能教学的模式太过单一,造成课堂气氛太过沉闷繁重。长时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学习会慢慢产生抗拒,并且有强烈的反感,不能突出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会忽略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个性化差异。另外,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上也可能有偏差,从而造成在教学实践中出现偏误性问题。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活动过分强调系统性和规范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把重点放在层次性和趣味性上,以及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上,使学生的技能掌握水平得到提升。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以服务于体育技术的教学为主,忽略了“以生为本”这一教育理念。无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在教学理念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落后,不能很好地进行体育技能的教学。
2、新课程下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方法分析
1、创设趣味情境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适宜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投入学习。情境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体育的快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当教师进行体能锻炼时,许多学生因为体力上的疲劳而产生一些负面化的情绪,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厌学现象。为从根本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进行训练时,可以引导学生倾听优秀运动员们的成长故事。如王军霞、刘翔等,并在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安全要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运动的积极性,还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在锻炼中的安全。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针对锻炼的重难点项目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真是的锻炼场景。引导学生一起探讨耐力跑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并指出在进行耐力跑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利用更加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热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耐力跑的重要性,在平时的运动锻炼中更加注重安全要点,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2、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教师要想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就必须要引导学生把身体训练与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让体育能力训练与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融合起来,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基础知识入手,综合地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促进学生对体能训练有关技术的掌握。比如,在进行“投掷垒球”教学时,可以将其与生活中常用的“摔纸炮”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垒球中的鞭打动作,并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尽量做到“投远、投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垒球技术要点,从而达到提高训练效果和学习效率的目的。其实,在体育领域中,许多运动项目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把体育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并从生活中发掘教学素材,增强学生的沉浸感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
3、运用多元教学法
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教师要想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就必须深入到体能运动项目的内容中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扩展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主体地位,使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在实践中,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认识与接受能力。比如,在进行篮球运动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在五分钟之内组织学生进行热身运动,然后进行运球比赛,然后由学生自己选择进行单人赛或团体赛,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基础运球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接龙,把传统的篮球教学方式转变为新的比赛项目,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可以让篮球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
4、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提高学生的运动自信
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及运动技能方面的缺陷,从而使学生能够纠正自身缺点,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评价工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运动技能掌握方面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运动技能训练中加以修正,提高体育运动的安全性。此外,有些学生还会有运动自信心的问题,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对学生的运动状况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运动技能教学目标差异化
小学阶段学生们的体质和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其衡量尺度也千篇一律,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全部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会起反作用。在新课程发展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状况,进行因材施教,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设置。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遵循学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突出新课程理念,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运动技能知识的乐趣,并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积极学习。
结束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和学是体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要将教和学的关系进行协调,将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思想。教师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秉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对运动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地评价,用新课程的思想理念来指导和实施体育教学,充分发挥操作层次理论的支撑作用,使运动技能的教学效果更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素铃.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探索[J].学苑教育,2023,(36):76-78.
[2]徐孝坤.小学新课标下有效的运动技能教学[J].新课程,2020,(4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