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角下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陈映红
江门市教育研究院 529000
摘要:在当前的学前教育领域,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从生态视角出发,我们更加关注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充分利用园内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构建具有生态特色的园本课程。生态视角强调环境、课程与幼儿发展的紧密联系,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幼儿园课程的开发过程和资源利用方式。这一理念不仅结合了幼儿成长的阶段性特征,更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更广阔的知识世界,助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园本课程资源,我们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态视角;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生态视角下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特征分析
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生态视角下展现出多维度的特征,这些特征共同构建了一个动态、平衡、和谐的课程生态系统,成为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基础。
(一)整体性
在生态视角下,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整体性特征不仅关注幼儿的生理发展,更延伸至心理、社会、情感和精神层面。身体锻炼与培养,能够确保幼儿身体健康,为其后续成长奠定基础。而情感教育和社交技能培养,则有助于幼儿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其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能力。此外,整体性还强调幼儿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通过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其综合素质。为幼儿创造一个有机整体的环境,以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这种整体性的观念强调跨学科的整合,打破传统学科的限制,使幼儿园教育成为一个有机的教育体系。
(二)关联性
生态视角下的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还展现出显著的关联性特征。这一特性主要体现在课程资源与幼儿发展的紧密联系上。从生态视角出发,我们更加关注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充分利用园内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构建具有生态特色的园本课程。这种关联性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上,还涉及幼儿与同龄人、教师、家长等不同行动者的互动中,幼儿能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交流,促进其全面发展。这种关联性的观念有助于打破传统教育中资源利用的局限性,使幼儿园教育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特点。
(三)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在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至关重要。它不仅要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消耗和浪费,更强调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意味着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通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持续性还要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具有前瞻性,不仅要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更要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这需要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注重跨学科的整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多样性
在生态视角下,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多样性的特征,这与生物多样性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类似。多样性不仅有助于解释群落的形成和生态系统的功能,还与生态过程密切相关,如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形成、生产力和稳定性。同样地,在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多样性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资源选择,让他们在丰富多样的环境中感知、认识和了解世界万物。这样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发展水平和实际需求等因素,选择不同的课程资源,设计多样化的课程,以满足幼儿多样化的需求,提供更为丰富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五)动态平衡性
动态平衡性是另一个重要特征。动态平衡是一种状态,其中构成系统的个体和元素通过与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不断变化,但在整体系统的数量和表达模式方面保持稳定。在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这种动态平衡性体现在幼儿、教师、课程资源、环境、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多个生态因素的互动与相互影响。幼儿感知事物的方式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动态发展,活动的过程也不是完全固定的,新的活动不断生成。活动的实施也是一个过程,其中预设和生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不断地发展,幼儿和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互动。这种动态平衡有助于保证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为幼儿提供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学习环境。
二、生态视角下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探讨
从生态视角出发,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指寻找有可能进入幼儿园课程的资源,并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而课程资源的利用则是在园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对这些资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课程内容。
(一)构建和谐平衡的课程目标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依赖于一系列明确的课程目标。这些具体目标不仅反映了幼儿应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还是总体目标实现的基础。
学前教育课程中的园本课程是一个由幼儿、教师、环境和资源构成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元素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形成有序的结构和有机的整体,努力实现和谐平衡和动态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重视幼儿生态意识的培养。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幼儿园应培养幼儿对动植物的感情和对环境的兴趣,引导他们珍惜自然资源,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强调了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探索,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基于生态思维视角的幼儿园种植资源开发与利用,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幼儿的生态意识。考虑到3-6岁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应为他们创造一个真实、生动、丰富的生态环境,让他们自由探索、发现和学习。其次,促进幼儿全面整体性的发展。从生态思维的视角出发,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当顺应自然规律和幼儿发展的特点。通过合理设置目标和要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方式,引导他们通过直接体验、感知和实践来探索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倾向,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二)以多样性为基础的课程资源选择
在生态视角下,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关键。课程资源作为构成课程的基石,具有多学科性和广泛性,其选择应基于多样性和独特性原则。这些资源不仅存在于教材和幼儿园内部,还广泛存在于外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由于不同地区学前教育课程在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存在差异,课程资源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其多样性和独特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习俗使得课程资源各具特色,而幼儿家庭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也进一步丰富了可开发的课程资源。
为了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幼儿园应认真筛选和评估各种课程资源。这一过程不仅是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课程实施效果的关键步骤。充分挖掘园内外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幼儿园应结合当地的文化、自然和社会环境,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资源,这有助于丰富课程内容,并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此外,幼儿园应重视家长和社区资源的开发价值,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支持。通过比较和分析各种课程资源,幼儿园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的资源,以实现课程目标。在选择过程中,应评估课程资源在达成教育目标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并考虑开发与利用这些资源的实际条件。通过此方式,幼儿园可以提供更加丰富、有趣和有意义的课程内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以关联性及动态平衡性为基础的课程资源利用
在生态视角下,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的利用应注重活动间的关联性和动态平衡性。这要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各种活动有机融合,并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灵活转换预设课程与创生课程,以达到动态平衡。
首先,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与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有机融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课程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例如,在主题活动《春天的小动物》中,教师可以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小燕子筑巢、蝴蝶破茧成蝶等,通过观察和绘画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特点。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程资源为幼儿提供动物主题的手工制作材料,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小动物形象,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课程资源为幼儿提供探索动物和植物的材料。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小型生态瓶,里面放入小鱼、小虾和水草等生物和植物,让幼儿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小型生态瓶,让他们通过实践探索生物和植物的生长规律。这样的区域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课程资源设计动物角色扮演游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布料和毛线等材料制作各种动物面具,让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模仿动物的叫声、动作和习性等,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特点。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与动物相关的智力游戏,如拼图、猜谜语等,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智力和思维能力。
在生活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幼儿观察和照顾小动物。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公园或动物园观察小动物,让他们亲身体验动物的习性和特点。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在家里养一些小动物,如金鱼、鹦鹉等,让他们通过观察和照顾小动物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其次,在利用课程资源时,教师应关注预设课程与创生课程的动态平衡。例如,在预设课程《四季的变化》中,教师可以预先设计一些四季的特征和变化的教学内容。但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幼儿对四季中的某个季节特别感兴趣或发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教师就可以灵活调整预设内容,引导幼儿深入探索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观察和讨论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利用生成的教学机会进行教育。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实际情况进行创生课程的开发。比如在北方地区,冬季通常会有下雪的天气。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自然现象设计一些关于雪的主题活动,使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冬季的特点和变化。
总之,基于生态视角的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注重活动间的关联性和动态平衡性,将课程资源与各种活动有机融合,并灵活转换预设课程与创生课程,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以可持续发展性为基础的课程评价
教育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对教育行动所带来的变化进行评估的过程。在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教育评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生态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采用生态思维来评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首先,关注课程资源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例如,在植物生长的探索活动中,我们不仅要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还要评估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尊重程度。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培养幼儿对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保护意识。
其次,评估课程资源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影响。除了关注幼儿在知识技能方面的提高,还要评估他们在情感、态度和社会性等方面的进步。例如,通过观察幼儿在教师和同伴之间的互动,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此外,关注课程资源的可持续性。这包括评估课程资源的可重复使用性和可再生性,以及是否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采用可持续性的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培养幼儿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责任感。
综上,以可持续发展性为基础的课程评价需要从生态视角出发,关注课程资源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影响以及资源的可持续性。
结语: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生态视角下展现出多维度的特征,共同构建了一个平衡、和谐、有活力的课程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策略,如构建和谐平衡的课程目标、选择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注重关联性和动态平衡性的资源利用,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性的课程评价,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得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未来的实践中,仍需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郭秀华.生态视角下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家长,2023,(17):89-91.
[2]汪思园.生态思维视角下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个案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2.DOI:10.27751/d.cnki.gjxkj.2022.000384.
[3]林姗.幼儿园亲自然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天津教育, 2022(21):3.
[4]叶艳梅.幼儿园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 2022(00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