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姜玲
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思政课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学生树立良好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品质,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加以引导,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政课 核心素养 实践
一、高中思政课核心素养概述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在素质教育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学科,一方面,思政课是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渠道,在新时代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要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理论,另一方面,思政课也是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渠道。因此,高中思政学科凝练了四个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在这四个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最根本的任务。政治认同对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就是要培养学生坚持一种理性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科学精神要求学生坚持坚持真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等思想,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强调的科学精神,就是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坚持马列主义,这要求学生能在复杂的情境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法治意识是既是其它素养的必要前提,又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要求培养法治意识,就是要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前能够学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步入社会后可以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公共参与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公共参与,就要培养学生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树立集体主义精神,不断地为人民服务。
二、高中思政课核心素养实践存在的问题
1.教学部分内容较为抽象
在默认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初中知识的前提下,进行高中思政课的学习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很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高中思政课涉及的部分知识点比较晦涩,难以理解。比如,哲学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两大矛盾是我们学生理解必修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基础,学生由于前期基本没有接触过这部分知识,学起来就比较吃力。同时,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在新教材背景下,部分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可借鉴的内容还比较少,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足,对于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教学质量不高,导致学生难以掌握最核心内容。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一方面,部分教师仍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一味的灌输知识,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的教学资源不足,一些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缺乏实践教学的场地和设施等。
3.核心素养培养不足
高中思政课包含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传授知识,没有科学的落实核心素养,对这些核心素养的培育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现有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是其素养不能很好落地的原因之一,当前高中思政课的评价体系较为单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导致教师和学生过于注重分数而忽视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高中思政课核心素养实践的解决措施
1.转变教学方式,培养政治认同
学校要加强教师素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力量。我们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同时,教师经过专业化的培训,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可以组织新老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活动,让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2.开发课程资源,培养科学精神
丰富教学资源,增强教师的教学储备量。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大量的专业化平台,充分的利用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实现地域间、部门间的资源共享,让可利用的资源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学校可以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如与当地优势企业、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所和设施。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获得感。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合作、情境演绎、一例到底等。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政治体系。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热爱,使得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关注时政热点,培养法治精神
时政热点是对思政课教学知识的延伸,教师可以选取具有引领性的话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资源。完善评价体系,使得教学评价更为立体。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可以引入过程评价、实践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政治认同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应该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改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行为准则,做到守法用法、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公共参与
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学习趣味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教学是高中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教师综合运用各种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国家政治体系的重要性,增强政治认同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社区进行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同时,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安全和质量问题,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德明.“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政大概念教学实施路径探析[J].教师教育论坛,2023.
[2]尹晓托.高中思政课开展议题式教学策略初探[J].湖北教育,2023.
[3]陈建英.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情境教学方法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