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徽芳
高中的政治课程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应的社会知识,还应当培育好学生的品德,让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之后能够迅速适应成长,发展成为能够建设国家、道德正确的优秀人才。立德树人这个思想能够帮助学生迅速的将课本上学习到的课本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师应当带领着学生一起完成对社会的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完成对于三观的确立,完成对于自身道德观念的确立。当然,老师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应当在教材内容当中穿插德育教育的内容。
一、将德育教育与教材相结合,利用教材立德育人
政治教材的本意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国家政治的同时,能够了解社会,能够未来与社会接轨时更容易接受社会的规则,并且能够养成适应社会的正确的道德标准。所以在政治课程的教材里都有很多例子可以用来立德育人,老师应当在授课时结合课文当中的事例,帮助学生掌握道德规范,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比如说,在学习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时,学生会在这篇课文当中学习到我们国家的性质以及最基本的特征,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基本理念就是为了人民服务。在中国共产党之前也曾经有不同阶级的或者不同身份的人领导我国,但是他们最终的结局都是失败,因为继续不符合我国的发展以及不符合我国的道德规范。老师在讲解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展开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走向成功的,人民群众接受的标准代表的是什么样的道德标准。人民群众的势力就是最朴实、最贴近生活的事例,老师可以在这些事例当中告诉学生我为什么我国军民是如此的团结。在高中政治教材当中的事例都是经过历史选择之后产生的事例,老师利用教材教育学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个根正苗红的国家创造者和建设者。
二、老师端正自我态度,以德育人严于律己,为学生做道德好榜样
在平时,老师不仅需要善于利用课本上的教材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老师还要在平时端正自我态度,时刻注意自身的道德,要以自己的道德去培育学生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学生做良好的道德榜样。老师是学生在学校可以接触到最接近社会的成年人,老师也是学生在学校接触时间最多的人。很多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是参照老师来完成的,如果一个老师不注重自己的言行或者在行为处事上有所偏颇,那么学生也难以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不容易进行德育教育。在学校,老师应当时刻注意自己面对学生时的言行,还要时刻克制自己的情绪,要以仁爱之心包容学生,但是同时也应当以公平公正的态度纠正学生行为上的不足,完成立德育人。老师应当时刻规范自身的道德,让学生在学校能够通过老师见识到世界的精彩,能够通过老师规范自己的言行,能够通过老师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三、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将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除了老师利用课本上的事例以及向老师学习正确的道德观念,老师也应当要带领着学生进行适度的实践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是需要进行实践巩固的,但是高中学生在校内的时间更多,那么老师可以带领的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实践,完成立德育人,让学生进行观察校园内的“小社会”,最终得出结论,巩固自己的道德观念。比如说在学习必修二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以学校为参考物,告诉学生学校是非营利性场所,除了学校外,学校食堂是作为盈利性场所还是非盈利性的场所时,需要学生自己判定。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所学知识对应到现实社会当中,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真真正正的通过实践课本上的内容来完成德育教育,老师也能够与教材相结合完成立德育人。
结束语:
总之,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老师首先应当将德育教育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利用教材当中的事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课本了解正确的道德观念。其次,老师应当端正自我态度,时刻注意自身的道德,为学生树立好优秀道德的榜样,用自身的道德去教育学生,严于律己、厚德载物,时刻规范自身的道德以身作则。最后,老师应当带领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将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真真正正的通过实践去吸收课本上的德育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三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