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
孔静
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教学研究室
摘要:小学教育在学生的一生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学生重要能力的基础保障。对小学生实行劳动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从劳动中收获道理,体验劳动的乐趣,尊重爱劳动的人,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有效增强自身的劳动能力,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意志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立德树人。因此,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劳动教育
现在的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捧在手心长大的,所以在家庭中,很多家长过度宠爱学生,全方位把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安排的满满当当。在学校,不管是校方还是老师,都更加重视文化课程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技能的教育,所以导致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忽视了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道德的人,以便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所以重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劳动教育是开展立德树人的有效保证,是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学生的重要方式。
劳动教育指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相关的教育活动,要从思想上帮助学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意识层面尊重、热爱劳动的人,并且努力自己成为热爱劳动的人,提高思想觉悟,并且让学生将劳动付诸实际行动,参与到社会、生活、学习中来,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同时,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魅力,体会劳动的美。因此,在小学课程中,劳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勇往直前,变得自立自主。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的生活技能得到提高,全方面锻炼学生,是实现小学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从而促进教书育人的重要教学理念。
二、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的策略
(一)学校方面:营造良好劳动氛围,促进学生思想上重视劳动
要想真正的立德树人,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都要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把教学和劳动进行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劳动技巧。首先,学校应该重视劳动课程,安排合理的科学的劳动课程,帮助学生在意识层面树立劳动课程也是主要教学内容的目标。其次,学校可以安排好课内外劳动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分工合作打扫自己的教室,或者给班级划分清洁区,要求班级保证清洁区内的整齐卫生。同时,劳动教育课程不应仅仅局限在劳动课程之上,还应该跟其他的课程进行有效结合。学校应该安排培训课程培训老师,让所有老师意识到劳动教育对立德树人的小学生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各科老师都能够在教学过程当中跟劳动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比如语文课讲到父爱母爱相关的课程时,可以要求学生回家用自己的劳动向父母展示对父母的爱。比如给父母洗脚、制作卡片等方式。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培养,不仅仅在学校,还应该在家庭。家庭层面应该重视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做到立德树人的效果。首先,家长应该提升让学生劳动的意识,不应该把所有学生的事情都包做,让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事情,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其次,家长应鼓励孩子参加家务活动,鼓励孩子动手。比如,要求学生洗自己的袜子,鼓励学生刺激整理房间,摆放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同时,家长可以教学生学习新的劳动技能。比如,妈妈可以教孩子做饭和整理家务,让孩子在劳动中获取快乐。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劳动,劳动才有收获。最后,家长可以和学生一起参加劳动活动。比如,一起参与社区举办的垃圾分类宣讲活动,帮助社区成员做好垃圾分类,体会每个岗位都有其不容易,从而珍惜每个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意识,并且,让学生意识到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劳动,我们周围的每个人都需要参与劳动才能有所收获。
小学生对周围的生活充满着好奇心,需要学校、家庭的引导,形成良好的品德。要想立德树人,就要从学生角度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劳动能力,并且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劳动的意识、热爱劳动的重要习惯。首先,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劳动,不管是学校要求的课内劳动实践活动还是家长要求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都要积极踊跃的参加。在参加劳动的过程当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并且享受劳动成果。在参与劳动的过程当中,学会用眼睛观察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手体验劳动的过程,用心灵去感受劳动的快乐,在劳动中收获良好的品德,在劳动中获取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学生应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之下完成总结和反思工作。每一次劳动都是收获,每一次劳动都能够让自己产生新的想法和情感体验。把每一次的感受和收获归纳总结,感受每一次劳动中收获了什么,自己有哪些不足,以便在下一次中去调整和改变。通过这种总结和归纳培养独立自主劳动的能力,并且养成良好的热爱劳动的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推动小学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理论理念的重要方向。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个人,都要正确认识劳动的重要性。通过校方通过一系列的合适科学的劳动教育,让学生在意识层面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家长通过跟学校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生个人通过参与校内校外的各种劳动,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得到全方面的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汤少芬.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J]. 科学咨询, 2021:(17)22.
[2]李佩珊. 例谈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J]. 成长, 20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