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
彭律成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篮球运动是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主要内容之一,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一直是传统的按班就绪,以技术教学、技能培养为主导,注重教学形式、内容、评价等的统一性与标准化。但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完全无法满足时代方面的需要,因此,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改革和完善。对此,文章在新课标的背景环境下,对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篮球教学方面的改革提出了相关的措施与见解,以期对推进高职篮球体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篮球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课标;高职;篮球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一、目前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现状的分析
首先,教师教学观念传统。由于根深蒂固和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在高校运用多年,很多教师仍旧无法改变教学观念。不少职业学校篮球课的老师仍然保留着滞后的教育观念,认为篮球教学应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运动为主线, 以技战术为主要内容,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师采用 “填鸭式”注入式教学方法,无法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自主能动性受到限制。与此同时,由于很多体育教师并未意识到篮球教学的重要性,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制定,教学环节和篮球活动的设计工作不充分,新课标要求下,篮球运动教学很难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其次,篮球教学方式和内容较为滞后。受到传统教学观的影响,部分体育教师对于篮球理论和知识的掌握仍为固有的知识,并未与时代和社会发展接轨,所表现和传授的体育精神和篮球教学目的无法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如今,篮球教学比较注重终身性、健身性等,而目前的篮球教学与体育教育的目的并不相符。另外,篮球运动对趣味性和休闲的要求较高,但有的教师循规旧守,他们的教学方法缺乏新意和趣味性,使以学生感到篮球训练的枯燥单调,难以以良好地状态积极地参与进来,篮球体育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一成不变教学方式既难以满足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也无法迎合高职学生喜欢新鲜事物、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因此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学的实效性不高,长此以往,不利于篮球教学的身体素质培养。尽管一些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篮球教学中来,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但由于对高职篮球运动实践教学职业性的价值、目标、内容和课后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不深,使得这些方法与手段的尝试大多停留在形式层面上。
最后,核心素养培养未得到有效落实。核心素养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也是现代教育衡量教学质量的一项指标,但是由于受到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局限,在当下高职篮球教学与训练中,部分教师仅重视运动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体育品格和健康意识的培养,造成了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落实缺乏实效性。
二、新课标下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明确篮球教学目标
篮球运动作为教育载体、培养载体、发展载体已经被广泛的专家们所认清和认可,它的强身功能、健心功能、娱乐功能也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和充实。增进学生体质与身心健康,掌握三基,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等目标是高职院校篮球课教学目标的基调与方向,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更好更快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
核心素养教育的全面实施,让我们更加体会到:学生是教育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因为篮球普修课的教学对象,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其需求取向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发挥导向性,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做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辩证统一。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必须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要尽量明晰地确立教学目标,让学生从课的一开始,明确学习的目的,那么他们才能更好地组织学习。其二,目标制订是灵活的,富有弹性。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其能动作用。"弹性"指的是,这个构想要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主体发展。其三,不局限于篮球知识技能的培养,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如学生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素质,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的现实性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各学科内容都应该紧密联系社会,结合社会所需,注重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心理转变,考量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篮球教学工作中的快乐性、娱乐性、终身性的认识和理解,保障学生终身体育与健康体育教育的贯彻和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最大的特点就是"点对点性",学习内容直接关联社会需求,毕业后从事工作的定向性强,这对学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有必要开展适合职业特点的体育教学课程,为学生的职业生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对此,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训练方法,应根据不同职业活动中对人体素质的特殊要求来丰富篮球教学内容。
因此,开展职业实用性高职篮球教学改革内容设置依据有两点:一是运动项目的不同对身体产生的影响不同;二是不同社会职业对身体的素质要求不同。比如,装饰、建筑和工艺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操作时,要注意肩带和下肢肌肉和静态耐力,稳定性和敏感性;在高空移动时,能保持身体的平衡。因此,在篮球教学中应加强篮球技巧性、对抗性练习,增加高空抢篮板的练习与对抗;如针对修理、调整安装等专业,应兼顾学生手指灵巧、肩带及躯干的强度、平衡及一般耐力。增加这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加强运球的能力、上肢的长时间对抗以及特殊防守环境下投篮的能力;如畜牧业、农业、园艺等专业的学生,应考虑到反应和动作速度、协调性、肌肉的静力耐力,在教学中要加强动作的训练。例如,急速运球、急速变向,长时间篮球运动等;如装配、绘图、裁剪及在电子维修等方面,应注重培养反应速度、手指协调性、触觉敏感度及动作精确性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在教学中,应着重运球、投球练习和发展耐力的场地内素质练习。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篮球运动教学应当与职业要求相适应,满足对运动能力的需要。
(三)篮球教学方法的丰富化、合理化
1.借助微课堂,激发学生的篮球兴趣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我国体育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件,把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的情景导入,创造出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场景,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又能激发学生对新颖教学方式的兴趣,还能把抽象的运动知识具象化,升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再在此基础上反复练习,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精选了一些世界杯篮球比赛,并播放了球星的经典动作回放,学生瞬间感受这项运动的魅力,教室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随后,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了有关篮球标准动作的视频,并将基本动作以动态形式进行分解,比如传球、运球、接球及投篮等,让学生领会动作的要领、学习技巧。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播放学习内容。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使其能够快速理解和把握知识点的内容,与传统直铺平叙的教学方法相比,微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听、视觉,激发其参与主动性,增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2.倡导快乐篮球,实现寓教于乐
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倡导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轻松、快乐。其关键是在教学活动中确保学生的情绪体验,在开放、轻松、融洽的氛围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快速有效地吸收新知识。对此,教师可以在篮球实践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或是将竞赛项目加入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课程的竞争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变过去的教学单调乏味,使学生积极主动。
例如:在热身训练中,笔者就精心设计了"击鼓传球""篮球接龙""勇闯障碍接力"等活动,将此贯穿于热身教学环节之中。在"击鼓传球"活动,由笔者击鼓,并要求同学们以标准动作传递篮球,如中途掉球,或动作错误,罚学生表演小节目;"篮球接龙"也受到学生的欢迎,笔者让学生排成一队,首个学生拿球绕过设定障碍物,把球碰到篮板上再接往球,返回将球依次传给下一个人。随着训练的增强,笔者逐渐提高了游戏的难度,还为学生准备了"勇闯障碍接力"游戏。在"篮球接龙"的基础上,笔者设置了多个障碍物,游戏更具挑战性,需要学生不断提升运球技术才能顺利过关,学生们不服输的劲头被激发出来,大家都跃跃欲试,达到了良好教学效果。该游戏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运动体能、反应速度,以及学生的热身运动的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后继体育环节的节奏,与此同时,使其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这些热身运动将学生身心调整至最佳状态,以此迎接课堂上强度更高的练习,促进体育教学的质量。
3.导入"花式篮球"教学形式,增强教学趣味性
花式篮球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且观赏性好,不拘泥于反复、单调的教学训练模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篮球教学训练中引进花式篮球,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同时增强学生的体能和柔韧灵活性,可以达到良好优化篮球教学的目的。
例如:鉴于高职生极为喜爱动感十足的音乐表现形式,教师可以在篮球实践训练中融入音乐元素,在音乐的节奏带动下,能够点燃学生的运动热情,使其以饱满的积极性参与到篮球学习之中。此外,"花式篮球"与传统篮球教学相比,不受到空间场所的局限,拥有灵活多样的运动形式,彰显了十足的趣味性,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的心理需求,因此,备受他们的喜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机械设备,通过多花篮球的形式开展教学,让篮球教学在多样化的现代元素的辅助下,使学生愉快地进行学习和训练,促使篮球教学与训练提质增效。
4.实施分层训练指导,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化,如不同类型的人体能、心理素质、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爱好迥然不同,所以体育教学还按照以往"一刀切"方式,俨然不符合实际学情,难以获得富有成效的篮球教学与训练效果。为此,教师有必要实施分层教学。具体来说,教师要客观考虑每个高职生的具体情况来划分层级,进而有的放矢的区别施教。
例如:在篮球课上,首先,教师向学生演示篮球基本动作,引导学生理解篮球运动的技术要领;其次,教师要求学生做练习,并根据他们掌握的程度和水平,将他们分成A\B\C三个层级,体育基础和能力薄弱的学生为A,中等生为B,身体素养好,且篮球能力强的学生为C。在分级训练中,老师可基于不同层次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点拨和指导。如对A类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逐步演示动作要领,直至他们完全熟悉掌握;对B类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不断规范自己的动作,当遇到困惑时,及时向老师请教;对C类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最大的自由练习空间,并允许他们遇到困难时,自己寻找解决之道。因此,开展分层指导,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极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四)完善高职院校篮球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课的篮球教学目的,既要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运动技能,又要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还要提高其综合素质。传统的篮球教学单一评价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体育教育教学的需要,需要构建合理的篮球教学评价体系。一是评价内容应建立在体育精神的基础上,并能指导学生的体育精神,使其评价体系更具科学性,更易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二是新的评价体系要与原有的评价体系不同,除了对学生的运动成绩表现进行评价外,还对其遗传素质、个体发育、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使他们对自身做出较为客观的认识,能够对自我潜能、自我发展和实现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在篮球教学评价中,应该采取多种评价,如过程评价、奖励评价等方法,同时还要兼顾辅助型学生的自我评价。三是建立反馈机制。教学评价固然重要,但其不是最终目的,而在于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核心评价对篮球教学真正的助力作用。
总而言之,篮球作为在国内外备受瞩目的一项运动,在教育教学中的训练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高职院校,篮球教学训练无论对学生的身体素养,还是综合能力都积极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但部分教师依然沿袭陈旧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到篮球教学训练的成效,无法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高职生的内在发展规律及其需要,积极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地增强高职篮球教学效率与训练效果。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在篮球教学问题分析,以期从中找到高职篮球教育效果提升之法,能够有效地推动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发展,真正地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辉.新时期下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发展思路的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10):53-56.
[2]张天斌王建飞. 浅析高职篮球教学的有效性提高策略[J]. 体育画报, 2021, 000(018):31-32.
[3]董翔. 高职体育篮球教学改革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2(5):3.
[4]刘亚波. 新时期关于提高高职篮球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2(3):3.
[5]任军峰.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思路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2):196-197.
基金项目:2020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项目名称:基于动态分层教学法的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与实践,项目编号:ZJGB20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