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融合理念下的大班“扎染”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究

摘要 【摘要】突发事件与创新是我们在一日生活中时刻关注的问题,如何将突发事件变成教育契机进而生发成教育活动,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一种体现。在遇到突发事件过程中,我们应秉持层次化教育的原则,如在美育融合理念下,我们在大班开展“扎染”劳动教育活动时。既优化幼儿的劳育体验,也深化幼儿的美育认知。本文立足探索、实践和关联三个层次,组织了拓展资源、细化任务和形成新知三类活动,力求切实提升以劳育人、融合美育之质量。
DOI
作者冯梅芳
出处《中国教师》2024年13期
出版日期2024-07-3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美育融合理念下的大班扎染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究

冯梅芳

绍兴市柯桥区兰亭中心幼儿园   

  摘要:突发事件与创新是我们在一日生活中时刻关注的问题,如何将突发事件变成教育契机进而生发成教育活动,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一种体现。在遇到突发事件过程中,我们应秉持层次化教育的原则,如在美育融合理念下,我们在大班开展扎染劳动教育活动时既优化幼儿的劳育体验,也深化幼儿的美育认知。本文立足探索、实践和关联三个层次,组织了拓展资源、细化任务和形成新知三类活动,力求切实提升以劳育人、融合美育之质量。

  关键词:劳动教育;美育融合;工具制作;实践路径

美育融合,当以劳动教育为基本的教育行为,辅以美育。我们将“扎染”这一传统艺术内容与劳动工具制作这一劳育内容关联起来,推动幼儿在实践中,发现扎染之美,应用扎染之美,思辨扎染之美,更可将此美转化为实体内容,寓于劳动工具之中,从而实现以劳育人,融合美育。

  一、探索:关联美育劳育材料内容,拓展工具制作资源

(一)以美育丰富材料,让扎染走进视野

 扎染是一种传统的染色工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但是,由于现代化的影响,扎染这种传统工艺日渐式微。如何保护和传承这种文化遗产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美育已成为传承与发展扎染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有效途径。

例如,我会在PPT中展示一些对称的、花形的扎染图案。在展示此类图案时,我会从美育的角度,讲解此类扎染工艺或者扎染艺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借此将扎染的应用过渡到劳动工具上来。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的是厨房做饭时需要使用到的围裙。

(二)以劳育应用材料,让工具体现功能

在展示了扎染围裙的图片之后,在此环节,我们则应从劳育的层面,引导幼儿思考应该如何应用扎染去装饰或者制作围裙。此时,即可以美育为导入,以劳育为实践,突出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即“制作一件带有扎染修饰图案的围裙”

例如,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设置一些驱动性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应用扎染的方法,同时,也可借此提示问题,为孩子们讲解制作围裙的一般步骤,从而将两者关联起来,为后续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做好准备。

驱动性问题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了很多扎染的图案,扎染图案的样子,是不是很美呢?我们也从中知道了一些扎染的制作过程,现在呀,我们要制作一件围裙,能不能在围裙上装饰你喜欢的扎染图案呢?
          驱动性问题2:小朋友们,爸爸妈妈做饭用的围裙是什么样子的?都有哪些部分?应该怎样制作呢?

  二、实践:创设美育劳育融合项目,细化工具制作任务

(一)自主选择,项目实践游戏化

在明确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之后,我们则需要引导幼儿进入到制作劳动工具的实践活动之中。为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并优化幼儿的劳动实践体验,强化幼儿的劳动意识,在此环节,我们应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并以游戏化的形式,推动劳动实践项目的形成。

例如,首先,我会对劳动实践活动的步骤予以说明。在制作围裙的过程中,其具体的步骤可为:制作扎染补丁—制作净版围裙—缝补装饰补丁;其次,我会针对具体的步骤,创设不同类型的自主实践项目。例如,可结合此步骤,将项目分成三类,即扎染补丁制作项目、围裙制作项目和缝补装饰补丁项目。以此为项目主题,引导各小组幼儿自由选择。

(二)融合互动,任务推动拓展化

在各小组选择了具体的劳动实践项目之后,为了确保各小组中不同能力的幼儿均可有所表现,优化幼儿的劳动实践体验感,我们还应将项目的内容继续细化,形成项目任务,并引导各小组幼儿自主选择具体的个体任务内容。借此任务化的实践活动环节,还可引导各小组幼儿融合互动,既关注扎染之“美育”内容,也关注“围裙”之劳育内容,从而将美育与劳育融合起来。

例如,针对扎染制作项目,可将其按照扎染工艺流程,分成捆扎、浸泡、染色、密封、取出和晾晒六个步骤,基于此步骤,则可引导各小组内的幼儿自主选择,承担项目任务内容。

  三、关联:渗透美育劳育生活元素,推动形成新的认知

(一)“我都是怎样做的”,关联美育劳育,流程复盘

此环节为活动反思环节,也是活动评价环节。但此反思和评价均应以幼儿为主体,契合《指南》中“以幼儿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为此,我们可以选择情境活动的形式,关联美育劳育,并以流程复盘为主题活动。在此活动中,引入美育,融合劳育,深化幼儿的劳动实践体验。

(二)“也可以这样做呢”,关联生活元素,劳动育人

在此环节,我们可以借助“围裙”这一事物,将其与幼儿熟悉的现实生活关联起来。其目的之一,在于从劳动教育的层面,将劳动引入幼儿的现实生活,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目的之二,也可借此融入美育元素,拓展美育与劳育融合育人的范畴,深耕劳动育人理念。

总之,我们在组织实践性的教育活动时,应注意拓展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同时,则应从融合教育的角度,推进劳动育人工作的深化和拓展,促使其实效性更强,效果性更好,使得幼儿可在参与此类活动时,获得更好的实践学习体验,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和美学素养。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