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新课标小学音乐教育与“双减”政策深度融合的研究
曾云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温泉小学 福建省福州市 350500)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在全面实施“双减”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现代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双减”之下,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减负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指“主科”,而是指其他科目。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音乐;学生
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要注意调整和改善音乐教学活动,认识到“双减”不是单纯地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而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音乐教师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也要考虑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要正确认识“双减”的基本要求,掌握音乐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使学生的音乐素养逐渐得到提高。在新世纪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认识到了全面的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双减”的背景下,引进“创新化”教学思想,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小学音乐教育。本文从“双减”的角度,探讨了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构建。
一、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音乐教学优化的必要性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持续地使用各种音乐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目的。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我们急需更多的艺术人才来促进艺术的发展,“双减”政策为许多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会。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展现他们的音乐才能,并在音乐之路上走得更远。更重要的是,高品质的音乐课堂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样的音乐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掘出学生的潜能,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学习,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音乐。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双减”的背景下,要改变学校和家长对音乐课程的认知,必须向学生、家长说明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让更多的父母意识到音乐欣赏的价值,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程度,让音乐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音乐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可以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学生也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消遣活动,以此来减轻文化课学习的压力。在小学阶段,将多种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中,可以有效地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要把音乐教学的原则与灵活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使音乐更好地为学生、为教育、为社会、为学生争光。
二、新课标小学音乐教育与“双减”政策深度融合策略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是一门很容易被教师和家长忽略的学科,它也是其特殊性,因此,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进行创新,采取“自主、协作、创新”的教学方式。然而,这一改革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教师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不断地改进,坚持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音乐,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萱萱,朱景燕. 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模式探讨[J]. 景德镇学院学报,2022,37(01):122-126.
[2]侯旻霞. 济南市济阳区“片区教研共同体”小学音乐学科教研活动成功举办[J]. 音乐天地,2022,(02):66.
[3]张晓敏. 新课程目标指导下的小学音乐”双基”教学探讨[J]. 北方音乐,2015,35(20):145-146+148.
[4]刘婷. 从生活出发,让“双基”走近学生——小学音乐“双基”教学生活化浅谈[J]. 北方音乐,2014,(18):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