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新课标小学音乐教育与“双减”政策深度融合的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我国目前正处在全面实施“双减”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现代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双减”之下,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减负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指“主科”,而是指其他科目。
DOI
作者曾云灵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3期
出版日期2022-12-20(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对接新课标小学音乐教育与“双减”政策深度融合的研究

曾云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温泉小 福建省福州市 350500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在全面实施“双减”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现代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双减”之下,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减负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指“主科”,而是指其他科目。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音乐;学生
  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要注意调整和改善音乐教学活动,认识到“双减”不是单纯地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而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音乐教师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也要考虑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要正确认识“双减”的基本要求,掌握音乐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使学生的音乐素养逐渐得到提高。在新世纪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认识到了全面的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双减”的背景下,引进“创新化”教学思想,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小学音乐教育。本文从“双减”的角度,探讨了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构建。
  一、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音乐教学优化的必要性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持续地使用各种音乐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目的。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我们急需更多的艺术人才来促进艺术的发展,“双减”政策为许多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会。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展现他们的音乐才能,并在音乐之路上走得更远。更重要的是,高品质的音乐课堂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样的音乐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掘出学生的潜能,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学习,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音乐。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双减”的背景下,要改变学校和家长对音乐课程的认知,必须向学生、家长说明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让更多的父母意识到音乐欣赏的价值,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程度,让音乐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音乐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可以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学生也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消遣活动,以此来减轻文化课学习的压力。在小学阶段,将多种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中,可以有效地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要把音乐教学的原则与灵活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使音乐更好地为学生、为教育、为社会、为学生争光。
  二、新课标小学音乐教育与“双减”政策深度融合策略

  • 情境,激发兴趣
      当前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因材施教,无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难以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导致课堂学习与时代相脱离,不利于快乐课堂的有效开展。音乐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固化思维,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素养,感知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音乐知识,教师应创建教学情境,构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感知音乐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激发学生内心当中对音乐的兴趣之后再进行音乐知识的教导,更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唱一年级歌曲《新年好》《平安夜》中,为了营造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将课堂打造成圣诞节庆祝晚会的形式,将学生带入节日情境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来学习这首歌曲。再如人教版教材中《田野在召唤》《小雨沙沙》《春天来了》等歌曲,教师可以在有条件和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融入到自然当中,感受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尤其是春天的时候,让学生亲身感受春天的绿叶、飞鸟、河流等,在这样的美好的情景下,带领学生学习有关于春天的歌曲,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歌曲当中的情感和内容。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质量和效率
      在当前的音乐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只是一味的传授乐理知识,缺乏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及对音乐的情感交流,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比较被动,而且教师缺乏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音乐实践的条件和平台,学生很难把音乐的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的运用,难以真正的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为了改变单调枯燥的课堂氛围和单一的教学方式,音乐教师应不断的挖掘和创新,根据所教学的内容来寻找丰富多样的,符合学生身心需求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的教导音乐知识。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对外界的事物也有强烈的渴求,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这样的特点。例如:在三年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四年级《唱脸谱》《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一系列戏曲主题的教唱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戏曲片段,或者邀请我县闽剧团的专家进行表演和指导,让学生深切感知我国传统的戏曲文化的魅力,构建了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向往,让学生们通过对戏曲的了解感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发展,鼓励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创建兴趣小组,增强音乐实践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师应注重音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减轻压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音乐素养提升,同时为了解决当前音乐课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打造小学音乐快乐课堂的策略。音乐是一个彼此交流,互相鉴赏的过程,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建立多种多样的音乐兴趣小组,按照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特长,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擅长的音乐领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可以创建口风琴、陶笛管乐等兴趣小组,让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乐器的吹奏技巧;可以创建合唱、小组唱等兴趣小组,通过对学生演唱技巧和情感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演唱能力。创建闽剧、福州语表演兴趣小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上兴趣小组活动,通过升旗仪式校园各类活动、各级比赛中可以进行展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拓展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此过程当中也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且教师也可以根据每个兴趣小组为每个小组提供表演平台,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是一门很容易被教师和家长忽略的学科,它也是其特殊性,因此,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进行创新,采取“自主、协作、创新”的教学方式。然而,这一改革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教师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不断地改进,坚持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音乐,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萱萱,朱景燕. 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模式探讨[J]. 景德镇学院学报,2022,37(01):122-126.

[2]侯旻霞. 济南市济阳区“片区教研共同体”小学音乐学科教研活动成功举办[J]. 音乐天地,2022,(02):66.

[3]张晓敏. 新课程目标指导下的小学音乐”双基”教学探讨[J]. 北方音乐,2015,35(20):145-146+148.

[4]刘婷. 从生活出发,让“双基”走近学生——小学音乐“双基”教学生活化浅谈[J]. 北方音乐,2014,(18):121+12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