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 【摘要】摘要: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的通常只有知识传授,部分教师简单地认为学生的数学能力会随着知识的增长而提高,加上单课检测、单课教学的方式容易使教师出现一叶障目的问题,未能从整体的角度把握数学教学。本文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单元教学设计的优化与创新、教学实施的策略与方法、教学评价的改进与反思三个维度对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教师应遵循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合理把握教学内容,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优化学习任务和活动,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DOI
作者李双云
出处《中国教师》2024年第2期
出版日期2024-04-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李双云

樊口街道中心小学

摘要: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的通常只有知识传授,部分教师简单地认为学生的数学能力会随着知识的增长而提高,加上单课检测、单课教学的方式容易使教师出现一叶障目的问题,未能从整体的角度把握数学教学。本文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单元教学设计的优化与创新、教学实施的策略与方法、教学评价的改进与反思三个维度对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教师应遵循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合理把握教学内容,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优化学习任务和活动,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一、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优化与创新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点,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单元教学设计应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教学方法,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把握知识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应深入研读教学方法,梳理单元知识内容的逻辑结构和联系,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前后知识环环相扣,教师需要通过备课,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学习路径和脉络。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学习困难,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如在教学倍数时,教师应意识到倍数概念理解的难点在于区分"倍数"和"乘数"的关系,学生容易将两个概念混淆。教学时应重点强调"乘数"表示求几倍,而"倍数"则是乘法计算的结果,通过多个例子帮助学生辨析和内化,教师应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善于在实际情境中思考问题。

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如在引入倍数概念时,可以创设"小红家买了3瓶牛奶,小明家买的牛奶瓶数是小红家的2倍,小明家买了几瓶牛奶"的问题情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理解倍数含义。学习任务要具有梯度,循序渐进,从易到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感,如在学习求一个数的倍数时,可先设计求一个两位数的2、5倍等较简单的任务,然后逐步过渡到求三位数的几倍,最后过渡到求较大数的几倍。学习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样,比如头脑风暴、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汇报交流等,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单元教学设计要立足学生,尊重认知规律,合理把握教学内容,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优化学习任务与活动,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实施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实施是教学设计理念的具体运用和落实。教师应在教学中灵活采取多种策略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以《倍数的认识》一课为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与倍数相关的短视频,如植树造林按一定倍数增加树木数量的新闻等,感受生活中倍数的应用,引出倍数概念。也可以设置悬念,如"今天来认识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数,它就藏在校园里",然后出示一排树木、一组桌椅、一列学生的图片,学生自然发现数量间存在整数倍的关系,开始思考"倍数"的含义。教师还可以创设游戏情境,组织"射击游戏",学生每答对一个倍数问题就能发射一次导弹,游戏中学生积极思考,用竞争意识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倍数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应给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机会,在学生产生学习悬念后,教师可以提出学习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讨论,认识倍数的含义。如以8和2的关系为例,请学生用小棒操作摆成 "八八八八" 和 "二二二二二二二二" 两排,思考两排小棒数量的关系,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描述两种表示的关系,如"8是2的4倍,2乘4的结果是8",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对倍数有了感性认识。接下来给出概念"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好几倍,那么这个数就叫做另一个数的倍数",学生对照例子思考,在已有感性认识基础上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学生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不同,教师应照顾到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如教师事先准备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请学生选择难度合适的题目完成,如第一组题求个位数的几倍,第二组题求整十数的几倍,第三组题求三位数乘两位数,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教师应关注学困生,给予适当的个别指导,引导其用列竖式计算、查乘法口诀表等方法,化解学习障碍。

三、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评价的改进与评价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新课程倡导全面考核、多元评价,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激励学生反思,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传统的评价往往只重结果,忽视过程,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评价要从单一的纸笔测验向多元化转变,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灵活方式。如在学习《倍数的认识》后,学生先根据教师提供的自评量规对照检查自己对倍数概念的掌握情况,找出优点和不足。然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肯定对方的独特见解,提出改进建议。教师再针对性点评,肯定进步,指明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

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是数学学习的宝贵财富。评价不应只看学生的最终结果,而要关注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如教师可以记录学生在学习倍数时提出的独特问题,展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出的倍数特征规律,表彰学生大胆尝试用到大数计算倍数的心算方法等,让学生感受到过程也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过程中的点滴进步都值得被关注和鼓励。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找出学习中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评价反思学习收获,给学生以追问、质疑的勇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如教师在学生自评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清楚?下一步应该怎样学习?"学生通过反思,明确已有收获,找出存在问题,制定改进计划,学会自我管理和提升。评价的意义在于不断改进。

结论: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多个环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优化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教学实施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探究,关注个体差异,重视师生互动。教学评价要突出全面考核、多元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反思,提供及时反馈。

参考文献

  1. 王昱.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44.
  2. 陈大春.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19.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