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教育改革下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 【摘要】摘要:“双减”政策是近年对教培行业及整个国家教育体系影响最大的决策。实施这一政策的终极目的是打造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将这一政策真正进行贯彻和落实还面临很大挑战,需要一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模式,才能让“双减”政策得以落实。鉴于此,本论文就“双减”政策内容及教师如何落实这一政策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为了激发他们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结合小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素养现状进行教学活动设置,通过导入故事、链接生活情境,以及开展角色演绎等方式安排教学活动,为学
DOI
作者温秀娜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3-01-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双减”教育改革下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模式探究

温秀娜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大曲堤镇中心小学071400

摘要:“双减”政策是近年对教培行业及整个国家教育体系影响最大的决策。实施这一政策的终极目的是打造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将这一政策真正进行贯彻和落实还面临很大挑战,需要一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模式,才能让“双减”政策得以落实。鉴于此,本论文就“双减”政策内容及教师如何落实这一政策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为了激发他们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结合小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素养现状进行教学活动设置,通过导入故事、链接生活情境,以及开展角色演绎等方式安排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有趣的课堂气氛,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趣味;教学

一、“双减”教育改革的解析

自我国教育改革实施以来,“减负”一直是主旋律,而由国家相关部门在2021年7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通知,更是对这种思想的最好诠释,提出压缩作业和减少作业时间,减轻学生的超负荷;严格规范对校外培训,使学生从繁重学业及辅导班中得到解放,顺应教育发展的规律,使教育回归到教育本真,构建开放教育生态体系,使之更好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但需注意的是,“双减”要求减少不必要的不合理的课业负担,但并非忽视教学质量,减负与增效始终是协同并行的。那么如何向有限的课堂时间要质量,做到减负保质。笔者认为优化趣味教学模式,是当前促进教学品质的重要催化剂,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在实践教学中,借助“激趣”方式,增强课堂的感染力,活跃课堂氛围,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使教学减负、提质和增效。趣味教学模式既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又能够极大地满足他们的内在发展需求。

二、“双减”教育改革下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策略

(一)恰当地导入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是孩子们最感兴趣和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是他们了解这个世界的一扇窗户。情节精彩、情感丰富、富有哲理的故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教育性。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想象力也十分丰富,最喜爱听故事。对此,教师通过讲故事来导入新课内容,一定会引起孩子们对语文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其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促使他们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明显的改善。

例如:教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重阳节登高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孤单一人漂泊在外,在节日时思念家乡亲人的强烈感情。这样,以短小精悍的故事,不仅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古诗的意境中,使他们轻松地理解古诗,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方面的教育,这样自然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在当前一线多数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学习相对被动,主体地位就学生层面而言并不突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基于教师教学是被忽视的,进而也使得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结合学生访谈,可以发现孩子们好奇心强,好动、模仿力强,他们聪明活泼,特别喜欢歌唱,表演欲强,喜欢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希望阅读课可以更加活跃、有趣一些,渴求能够拥有更多的表达自我的机会。对此,教师可以开展小学生喜爱的角色扮演活动,以此激活课堂气氛,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以《将相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来对角色进行分配扮演,在学生选定角色之后,将课文分成三个故事(负荆请罪,渑池之会,完璧归赵)来让他们依次进行表演。通过这样的表演形式,不仅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还能生动形象地展现文本内容,以此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而那些在台上表演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按照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来进行理解,并且来回推敲课文需要表达的意思。台下的观众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来考察台上的演员是否表现出了与课文相符的内容,除了《将相和》这篇文章之外,《草船借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武松打虎》等也都适用这种教学方式。

(三)链接生活情境,增加教学趣味性

“双减”要求教育回归到学生的本真生活,而小学语文课本身是一门学生个体发展同社会生活紧密关联的课程。因此,小学语文课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符合学情的生活化情境。具体来说,语文教师要针对学生当前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通过借助具体直观的材料、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源,以及启发探索性的问题来建构生活中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生活的独特体验,提升学习的成就感,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建构。

例如:以《松鼠》教学为例,笔者立足于教学内容“大自然中的生物”这一特点来创设教学情境:大自然真是绚丽多彩,不仅有风光旖旎的自然风光,更有各式各样的花鸟鱼虫,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其中动物是我们亲密的伙伴,因为它们的存在使我们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那让我们一起到多姿多彩、美妙神奇的动物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吧!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图片),大家欣赏了这么多精彩的动物图片,接下来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松鼠。(多媒体课件呈现松鼠图片),紧接着,笔者抛出若干问题:“同学们喜欢松鼠吗?谁在生活中接触过?它们爱吃什么,幼年时体毛是什么颜色?有哪些外观特征?”这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各种各样的想法和猜想立刻冒出,争论起来。此时,笔者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找寻答案,请他们对照这些问题进行默读,同时让学生体会文中松鼠的描述与自己所见所闻的松鼠有哪些区别。最后,分组讨论这些问题,由各小组的代表发言,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在该课教学中,改变了传统说教方式,使课堂更贴近学生生活,引导他们学会以生活的视野学习新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结语:

“双减”教育改革背景下,将“趣味”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从形式手段上出发,以孩子们更乐于接受的方式去教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应该注重教会孩子发掘深层次的趣味,切实地提高语文素养,引导他们真正进入好学、善学、乐学这一理想境界,这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创建可持续发展式课堂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郑月彩. "双减"教育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2.金梅芳.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3.[1]王慧. ""双减"教育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世纪之星—小学版 14(2022):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