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军特色体育游戏课程建构与实施
刘颖 谷炜
中国人民解放军31677部队第二幼儿园
摘 要:自开展游戏化课程研究以来,我园围绕“以学军特色”为切入点,全面实施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研究,贯彻落实幼儿园去小学化游戏课程的研究目标,学军特色体育游戏化课程成为我园重点的教育研究方向。基于我园部队园所的园本情况,开展结合学军主题的游戏改革实践与探索,在游戏理念、资源建设、环境创设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成果,将学军活动与户外体育游戏相结合,研发出具有学军特色的户外体育游戏化课程,明确了园本游戏化课程的各项要求,尊重幼儿满足幼儿的游戏兴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游戏 课程 体育游戏 育人价值
在传统教育影响之下,一些家长和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倾向,幼儿园阶段出现了一些小学化倾向的教育问题。这种小学化倾向严重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也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未来的小学生活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去小学化”也成为当前学前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军营文化资源本身的自然特质固然使我们拥有了先天的优越性, 但是要使其特质符合幼儿教育规律,还需要幼儿园主动地培育这些资源,智慧地对资源进行重组和改造,发掘军营文化教育内容,研发具有园本特色的主题活动课程。
我园学前教育去“小学化”,依据《指南》为教学依据,因地制宜地开发学军特色体育游戏活动,建立个性化的幼儿教育“园本”课程,突出部队园所特色文化。在日常活动中,基于幼儿兴趣需求和前期经验开展学军主题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实施丰富多彩的学军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学军体育游戏课程界定
“游戏化课程”是从课程的角度审视游戏中内在的课程价值与课程生成的可能性,丰富和增强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育人价值。幼儿园游戏就不仅要满足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不仅仅是让幼儿高兴或快乐,更要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教师在设计预成性游戏课程方案时,按照课程的目标与要求,为幼儿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游戏(学习)环境,关注幼儿并对游戏加以适宜指导,重视“计划-工作-回顾”等游戏活动的基本环节,支持、促进和引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幼儿园学军体育游戏课程”是指园所通过开展系列学做解放军活动,积累丰富的前期经验,投入大量的户外可移动材料和器械,利用全园的户外活动场地与体育器材设置活动项目,面向全体幼儿开展的体育游戏活动。创设具有学军特色户外环境,鼓励幼儿发起学军自主游戏,设计游戏基本玩法,讨论游戏的基本规则。教师放手游戏注重观察,对幼儿的游戏持开放的态度,尊重和肯定他们的想法,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对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与引导,关注幼儿在游戏过程的记录、回顾和反思环节,发现不足,总结经验。并将整个游戏过程记录下来。发展走、跑、跳、投、平衡等基本动作,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萌发学军爱军爱国的情感。
二、学军体育游戏课程采用的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学习有关“自主游戏”的教育理论专著、书籍、报刊上的有关理论文章和经验总结,使课题研究有充分的理论支撑,更新教师原有的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集体教学和游戏教育观念,以幼儿为主,改变教师的高控行为。
2.行动研究法
在户外创设学军的游戏环境,教师遵循自主游戏理念,综合运用观察、记录和表征等多种方法,一边研究一边反思,从行动中发现问题,寻找研究学军游戏的路径方法。
3.个案研究法
一方面通过对幼儿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整个活动的过程,获取幼儿学军体育游戏活动案例,对幼儿和教师进行系统地分析,梳理这些案例中幼儿出现的问题和教师的困惑。
4.经验总结法
对幼儿园开展自主学军游戏的过程及时的回顾、反思游戏时间是否满足幼儿的需求,根据与幼儿教师的沟通和交流的情况调整工作思路,总结学军游戏实施中的方法经验等。
三、学军特色体育游戏课程实施路径
1.在学军游戏环境中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改造和整合原有固定运动器械区——小兵训练场:将具有部队特色的小兵训练场原有器械进行整合,保留学军主题的游戏情境,同时添加了可移动材料、低结构材料,支持幼儿围绕原有固定器械自主搭建、自主创造,运动形式也由训练改为自主游戏,变小兵训练场为小兵游戏场,打造多元、多变、冒险、自然的学军特色游戏环境,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丰富与优化户外低结构游戏材料:《纲要》及《指南》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材料是游戏活动的生命。在小兵游戏场投放可移动器材:如沙包、滚筒、纸筒、箱子、长板、轮胎这些能够滚动、推拉、抛接的材料;根据发展幼儿某项运动能力的需要,在综合运动区投放能发挥特定功能的器材。如高跷、三轮车、球类、跳绳、小推车、爬梯、投掷袋、自制碉堡等;创设富有野趣的自然游戏区,其趣味性主要体现在场地特征的多样性上,土坡、草地、沟渠、帐篷都是孩子们自由探索的天地。投放的材料具有低结构、开放多元的特点,便于幼儿自由组合,教师并不对玩法进行过多的设计,而是把重点放在观察幼儿,为孩子们高水平建构提供了可能。
自主研发学军特色体育游戏材料——小兵游戏包:我园教师依据《指南》中健康领域发展目标结合学军特色进行设计的,其携带方便、安全环保、易于消毒清洗、重复使用率高,不受场地限制,弥补了大型运动器械不易移动的不足,深受老师的欢迎。
2.营造平等、尊重、轻松的心理氛围,鼓励幼儿自主开展游戏
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重视儿童视角及解读儿童表征。教师在创设游戏环境时,要充分相信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将激发、满足并支持幼儿的游戏意图作为环境创设的核心。为幼儿创设一个能调动幼儿游戏兴趣,自主自发的基于自己的经验、想法及水平,玩自己想玩的游戏的自主开放的环境。促进游戏课程的构建从教师本位走向儿童本位,从教师设计游戏课程意识走向幼儿自主构建游戏主题,从园本游戏课程构建走向园所学军特色发展,实现全面育人的追求。
3、观摩设计学军体育游戏活动,通过园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通过开展一系列学做解放军的活动,幼儿积累了丰富的前期经验,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基于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年龄特点,设计了学军体育游戏活动案例,幼儿园组织集体观摩活动,进行课后反思和案例分析,了解我园户外体育游戏开展现状及教师对幼儿活动指导情况,更好地组织与开展活动。
针对教师对体育游戏的理解和认识不足,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开展了关于幼儿园体育游戏方面的培训与教研,研讨了学军体育游戏活动的设计方案;在学军体育游戏活动教案中,发现个别活动不能兼顾幼儿的能力差异,对全体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为教师的指导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学军体育游戏活动的方案进行了调整;针对学军体育游戏中,各年龄段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状况不同,组织教师开展了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组织体育活动的能力,明确各年龄段幼儿体能发展的目标和特点,激发了幼儿参与学军体育游戏的兴趣。
4、充分利用部队资源,引导幼儿感受军营文化,激发幼儿拥军爱国的情感。
(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学军活动,力争“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通过“国旗下的讲话”、“读红色绘本、看红色电影”等主题教育活动,创设学军文化的教育环境,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红色教育,增强幼儿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养成艰苦奋斗、不畏困难等良好品格,从而帮助幼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针对军人家长职业的特殊性,不能时常陪伴孩子的情况,我们定期开展军--幼互动活动,见证孩子的成长,使孩子们了解到祖国的和平离不开军人的付出,萌发出学做解放军的积极情感。
(2)学军亲子活动—“兵爸爸进园”
请军人爸爸代表走进幼儿园,为孩子们进行生动的战地救护知识讲解,组织观看陆军航空兵特技飞行表演视频,内务整理、军姿、军体拳演练等,让孩子们提前了解军人的工作生活,促进萌发学做解放军、争当好军娃的积极情感体验。
(3)组织开展学军系列主题活动—“小兵游戏节”
六一以特别的方式让小兵娃学做解放军,争当好军娃。活动中,根据幼儿年龄差异,精心设置游戏环节,将“学做解放军”这一角色充分融入其中。
根据大班幼儿初步具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特点,他们通过小兵攻防模拟军事演习——“抢占高地”“小兵铁人合作赛”游戏,模拟红、蓝军演习情境,着力培养孩子们像解放军一样拥有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中班组织“战地救护”游戏和水枪野战游戏“枪林弹雨”,通过医疗救护体验环节,不仅培养了孩子们互助合作、助人为乐精神,还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热爱部队的深厚情感;通过模拟“攻防”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学做一名勇敢向前、不怕困难的小小解放军;随着小班幼儿开始进入集体生活,需要增强自理能力特点,他们利用孩子们喜爱的形式,设计“我是小小解放军”的游戏情景,让幼儿从小学会不怕困难、敢于挑战。
(4)小兵进军营
小兵走进军营,观看解放军叔叔讲解枪械的基本构造、用途、使用方法等,体验无线电通讯设备的通讯功能,初步观察和了解一些军事工具的名称和用途,感受现代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给训练场上比武的叔叔热烈鼓掌,向解放军叔叔学习整理内务,参观礼堂,欣赏解放军叔叔的表演......,幼儿体会到解放军严格的纪律,也感受军营生活的丰富多彩,被军人叔叔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所感染,感受做解放军的英勇与自豪。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去小学化背景下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2021034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刘炎.融合课程与游戏的实践[J]学前教育2021(11)
3.构建军娃主题游戏,浸润幼儿行为体验[J].袁健.文理导航(下旬).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