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对策

摘要 【摘要】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中职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坚持以学生为本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锻炼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强化体育意识三个方面,探讨了中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对策。文章指出,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要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要将体育知识融入情境,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价值观。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要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建立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配合,为学生的终
DOI
作者刘光富
机构地区
出处《中国教师》2024年3月第6期
出版日期2024-03-2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中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对策

刘光富

湖北省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湖北省恩施市  445000

摘要: 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中职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坚持以学生为本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锻炼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强化体育意识三个方面,探讨了中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对策。文章指出,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要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要将体育知识融入情境,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价值观。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要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建立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配合,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中职体育;体育锻炼习惯;教学对策;以学生为本;教学情境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主阵地。中职体育教学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身心特点、个体差异出发,优化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体育教师习惯于"一言堂"式的灌输和强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需求。要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确立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自主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体育运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参与欲望,但自控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

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强度,既要给学生适度的挑战,激发学习动机,又要防止过大的运动负荷,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要关注不同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锻炼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产生运动兴趣、保持锻炼热情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摒弃权威形象,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真诚、友善的态度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要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互动,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联结,如组织体育游戏、趣味比赛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拉近彼此距离。要鼓励学生相互欣赏、相互支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二、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自觉、持久地参与锻炼。中职体育教学要创新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乐趣中体验运动的魅力,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增强吸引力。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程脱离学生实际,内容单调乏味,难以引起学生兴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广泛吸收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将学生感兴趣的运动融入教学之中。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发具有职业针对性的体能训练项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体态,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教学过程要注重趣味性,寓教于乐。枯燥乏味的体育课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失去锻炼的动力。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竞赛、表演等有趣的形式组织教学,在愉悦身心中感受运动的快乐。可以利用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在技能练习中穿插游戏,活跃练习气氛;将所学技能融入比赛,在竞争中强化技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被吸引,情绪积极高昂,能充分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运动兴趣得以持续强化。教学要因材施教,提供成功体验。学生的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存在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难以照顾全体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运动技能等进行分组,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鼓励和指导,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

 

三、创设教学情境,强化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是学生主动、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基础。中职体育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要将体育知识传授与情境创设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领悟体育内涵,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强化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将体育与健康知识融入教学情境,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单纯的说教式灌输,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体育意识难以真正内化。教师要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直观展现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比如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久坐、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通过数据对比,让学生看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在体质健康、学习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在具体的情境中,抽象的体育健康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学生能形象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建立起"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

利用体育名人事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优秀运动员身上体现的拼搏进取、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宝贵教材。教师要选取体育名人追求卓越、挑战极限的事例,渗透到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体育英雄为了梦想付出努力、砥砺前行的动人故事,领会他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对体育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会产生向优秀运动员学习的强烈愿望,主动锻炼的意识由此萌发并日益强化。创设体育道德情境,培养学生高尚的体育品质。体育不仅是强健体魄的手段,更是培养高尚人格的途径。教师要在教学中融入体育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践行道德规范。

 

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中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需要学校、教师共同努力,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久久为功。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要创新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趣味中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保持锻炼热情;要加强情境教学,在身心体验中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将体育锻炼内化为自觉行动。培养体育锻炼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离不开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 包承鑫.中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对策[J].拳击与格斗, 2023(8):43-45.
  2. 于江.中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14):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