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提升审美素养的路径
陈鸿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实验小学 湖北省恩施市445000
摘要:随着国家对于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人们对创造美和感受美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知与了解。音乐是一门艺术课程,能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艺术修养。现代小学音乐教育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对教学结构和内容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设置,其更能适应小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审美素养;策略
引言
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音乐美的表现形式,从而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时,要做到因材施教,张扬个性。
1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审美教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立足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特点,制定分层次、差异化的审美培养途径。有效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从自身视角出发,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找到自身兴趣爱好所在,并以此为主要抓手,自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与价值观念,实现心理层理与生理层面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进,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破除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小学是学生成长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启蒙阶段,对学生当前学习乃至今后人生发展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美”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一切美的事物,将审美教育有效迁移到了实践生活中,真正实现了小学音乐教学审美教育追寻的理想教学目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还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2小学音乐教学提升审美素养的策略
2.1优化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应当优化教学方法,注重提升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小学生体会到音乐课的魅力。音乐是艺术门类的重要分支,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应当保留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应时刻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性更多地交给学生,使学生能积极表达自身的看法,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能形成音乐的独特理解力。其次,教师应当善于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注重学习中的互动,注重学习的交流,使学生能相互讨论,在讨论中感悟知识的乐趣。尤其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善于聆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并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为其音乐学习提供指导。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迅速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2.2激发情趣,浸入生活表现美
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审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中,教师首先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激发学生情感,将情绪情感变为个人审美素养中的重要一环。其次,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不同审美观念、审美心理,从理解他人的审美思维中,获得更独特的审美反馈。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组织游戏、讨论、表演、比赛等不同的合作学习活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选择语言、游戏、活动、信息技术等不同方法创设情境。
2.3多手段促进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需要设计多个教学环节,提升课堂趣味性和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充实课堂,给予学生更加真实的音乐学习体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主题内涵,使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展示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歌声。让学生能够对音乐的简谱有更加直观的了解,逐渐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其次,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对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创造是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强化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所在。在围绕音乐的意境和感情展开联想时,教师要使学生能够自由表演音乐作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音乐作品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与了解,还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再次,在音乐课堂中教师需要融合情感体验来进行审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和音乐作品交融,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作用不大,教师需要积极寻找情感态度的切入点,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学习活动中,爱上音乐,感悟音乐作品的情感,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最后,教师则需要开展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不同音乐作品时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比如同一作者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或者同一风格类型但不同作者的音乐作品。这些都能够让教师开展丰富的对比教学,并在对比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形成更加深刻、清晰的感悟。
2.4提升律动表演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在新课标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使其不再止步于提升成绩,在音乐学习中,更应当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感受,让学生尽量参加音乐表演,在表演中获得一种极致的审美体验,获得情感的升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演,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表演,使学生在自我表演中提升音乐审美能力,把握好音乐的节奏。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唱歌曲,还能使其能跟着音乐的节奏律动起来,使其能准确把握歌曲的进度,把握歌曲中隐含的思想情感,进而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音乐审美能力。教师每当讲完一首歌曲时,应当鼓励学生上台表演这首歌曲,鼓励学生克服紧张心理,大方自然地表演,进而全面理解歌曲的内涵。
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可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样有助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但是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唯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审美教育的价值。鉴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对审美教育树立正确认知,与时俱进,丰富审美教育内涵、创新多种教学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挖掘审美教育元素、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游戏化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魏黎.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1(43).
[2]李小娥.中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新课程导学,2021(23).
[3]姚松华.探析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