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应用信息技术让课堂赋能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现已进入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决定着信息技术要进一步普及,并且要全面深入地融入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形式更加新颖,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因此,应用信息技术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从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入手,并着重分析两者深度融合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DOI
作者任长雪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9月第18期
出版日期2023-03-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应用信息技术让课堂赋能

任长雪  

 抚远市前锋学校   156325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现已进入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决定着信息技术要进一步普及,并且要全面深入地融入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形式更加新颖,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因此,应用信息技术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从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入手,并着重分析两者深度融合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赋能

引言: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在不断转变过程中,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信息技术的融入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影响着学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课堂知识不利于学生后续学习因此教师要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在课程教学中不断融合信息技术,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更加灵活、更加高效。

一、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赋能课程教学的意义

首先,信息技术能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双减政策宏观背景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设备、工具、软件被广泛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科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教学内涵更加深入。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开始更多地关注如何打造高质量的数字化课堂以及如何利用合理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从而使学生能够数字化课堂逐步提升自身的学科综合素养这对现代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1]

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全面提升教学效率。作为新型教学手段,新媒体技术应用小学数学课堂,能够动态展示教学内容,并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这不仅有利于化解课程难点,聚焦知识的重点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此外,教师可以提前录制教学视频,从而打破学习形式的时空性,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性

最后,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增强课堂趣味性信息技术以其特殊的特点和魅力,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满足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学习需求教师要熟练掌握钉钉、腾讯课堂、雨课堂等新型教学软件,使用它们进行点名考勤、布置作业、答疑解难等教学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加专注,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

二、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赋能课程教学的措施

(一)创建真实情境,抽象知识具象教学

双减背景下,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要善于融合情景教学,构建起符合新课标教学目标的综合性课堂,通过营造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比如,在《位置与方向》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建起一个交互性较强的情景,让学生参与一场曾玩儿过的打仗游戏,分敌我两个小组,要求学生通过“敌人”的枪声和脚步声来判断辨别方位,从而使用武器“消灭”对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耳机、外接设备等信息技术方式来进行“定位”。情景教学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让教学活动更加新颖,学生更容易沉浸其中,对于较为抽象的知识就容易理解,学习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提升。

(二)鼓励积极探究,践行因材施教理念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很好地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通过信息技术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数据分析,从而筛选出基础薄弱的同学,对他们的学科进行综合分析、评定,能够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自我改善;其次,信息技术手段能够获取相关课程和试题,如果学生对一些课堂上的问题没有深入理解,在课后存在疑问,就可以查询相关课程,并且通过练习试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最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深入应用能够锻炼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老师通过网络灵活发布相关数学问题,学生通过思考、探究,从而做出解答。

(三)促进知识迁移,积极解决生活问题

小学生因为对于世界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在教材讲解过程中要善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学问”“学以致用”的道理,这样他们就会形成惯性思维,在今后面临问题时能够主动运用数学思维来进行解答[3]八桂通”“超星学习平台”“网易公开课”等相关教育软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老师对学生知识迁移做出引导从而防止“学”与“用”相剥离的状态比如,在《面积》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展示一个正方形,然后和学生一同计算出它的面积,让学生们从中提炼出相应的面积公式,并让学生主动将计算方式迁移到实际中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举例,看看是正方形的物体有哪些,然后要求学生运用直尺进行测量,从而计算出物体的面积。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自如,也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双减”政策宏观背景下,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拓展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高质量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姚倩倩.浅析双减背景下应用信息技术赋能课堂的策略[G].课堂内外.2021(09)

[2]余贤金.双减背景下应用信息技术如何让课堂赋能[G].教学探索.2020(10)

[3]胡友永.探究双减背景下应用信息技术如何让课堂赋能[G].教学管理.2022(0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