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考与实践研究
李莉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坦坪镇中心学校 湖南省郴州市4245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对今后的教育发展方向及提升教学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评价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考试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考与实践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一体化;评价;学习效果
【正文】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仅仅依靠传统的“讲解-练习-检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探索一种更加综合、灵活的教学模式,即“教、学、评”一体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学习和评价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
一:设计有趣的项目任务,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
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或社会实践相关的数学项目,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例如图书馆、网络资源、实验室设备等,帮助他们完成项目任务,并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项目成果,让他们有机会向同学、老师和家长展示他们的成果和学习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通过以上策略,可以有效地引入项目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
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学生被要求设计学校花园的围墙,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给定的材料,同时确保围墙的稳固性和美观性。学生与老师一起讨论学校花园的大小、形状、周围环境等,确定设计围墙的基本要求。学生分组前往花园实地测量长度和宽度,并计算出花园的面积。学生了解围墙常用的材料和尺寸,根据花园的尺寸和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学生在纸上绘制花园的示意图,并根据围墙材料的尺寸和数量设计围墙的具体方案。学生计算所需的砖块或木板数量,以及围墙的高度和长度,以确保材料的充足性。通过这个项目式学习任务,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如面积和周长的计算,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同时,他们也能够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个数学问题或项目。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分享思路,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中,给予每个学生不同的角色和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定期调整小组成员的组合,让学生有机会与不同的同学合作,促进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及时给予同伴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改进学习策略。通过以上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成长。
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四至五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确定展板的主题,如“探索三角形的性质”、“发现四边形的特征”等。学生在小组内收集关于主题的资料和图片,包括教材中的知识点、实例题和相关图形。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设计展板的布局和内容,包括标题、图示、文字说明等,并确定展板的整体风格和色彩。小组内成员根据各自的兴趣和能力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设计图示,有的负责撰写文字说明,有的负责制作展板模型等。完成展板后,学生在课堂上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设计的展板,并进行介绍和解释,分享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制作经验。老师和同学对展板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展板设计和制作技巧。通过这个合作学习任务,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三角形和四边形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合作精神、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创造力。
三:推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发现数学规律和定理。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和资源,如图书馆、网络资源等,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认识到错误,促进他们的思维深度发展,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将探究结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设计数学游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实践能力。在探究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帮助他们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数字之间的关系》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一系列数字之间的问题,如“100以内的数字中,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如果一个数字是3的倍数,那么它的个位数是几?”等,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索数字之间的规律和关系。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数字和数字的排列组合,如课桌上的编号、墙上的数字图案等,记录数字的特征和规律。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共同探索数字之间的规律和关系,并提出猜想。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字规律和关系,解决一些与数字相关的问题,如找出一些满足特定条件的数字、填空等。教师对学生的探索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学习。通过这个探究式学习任务,学生将通过实践和探究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和关系,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综合来看,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模式。通过教学、学习和评价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然而,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同时也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参考文献】
[1]陈宏.“教学评一体化”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思维培养——以“植树问题”为例[J].读写算,2024,(11):92-94.
[2]陈笑萍.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4,(04):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