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蘑菇”教育案例
周红
德阳市罗江区第二幼儿园
一、课程背景
2012年10月9日,由教育部正式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其中重点提出“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为了让幼儿在园体验感更加丰富,也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机会,让孩子们感受植物从种植到破土而出的全过程,感受植物生命循环,教师开展“种植蘑菇”的实践活动,带领幼儿触摸土壤,认识蘑菇,学会种植,收获成果。
二、课程目标
三、主题网络
四、课程实施
(一)活动一:认识“蘑菇君”—问卷调查
在本环中教师想要带领小朋友们以看、触摸的方式来认识“蘑菇菌”,了解蘑菇在成熟之前是什么样子。同时教师还会为幼儿播放种植蘑菇的动画纪录片。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则保留悬念,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让其将注意力集中在接下来的实践中。
师:小朋友们可以看到,老师展示了黑平菇、金针菇、杏鲍菇三种蘑菇菌。老师知道,大家都对蘑菇有自己的认知。那老师想要简单询问小朋友们几个问题,蘑菇在什么环境下可以种植呢?
幼:在土壤环境中种植。
师:蘑菇喜欢水吗?
幼:喜欢。
师:大家对蘑菇菌的样貌、特性有了一定了解。那接下来,老师邀请大家填写一份问卷,来看一看我们对蘑菇的了解究竟有多少呢?
教师为幼儿分发调查问卷表,表格中包含三项内容,“你印象里的蘑菇是什么样子?”“你认为蘑菇生长在什么地方?”“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蘑菇?”教师逐一为幼儿解读三个问题的含义,帮助幼儿准确理解。随后,教师要求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填写问卷。
活动思考:本环节主要是考察幼儿对于蘑菇的初步认知,为后续展开具体实践做铺垫。教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引领幼儿将脑海中对“蘑菇”这一植物的印象具象化,让幼儿能够从植物生长的角度思考蘑菇的种植。
(二)活动二:你好!小蘑菇—种植实践
【学习与探究】
在具体种植活动开展之前,教师与幼儿展开小小讨论。
师:小朋友们认为蘑菇应该怎样种植呢?
幼1:我妈妈说蘑菇长在潮湿的地方,它要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
幼2:要给蘑菇浇水才可以生长起来。
幼3:听说蘑菇不可以晒太阳。
幼4:我认为蘑菇和别的植物一样,也需要阳光空气和水。
师:蘑菇最喜爱的温度为15摄氏度到20摄氏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蘑菇的生长哦。蘑菇在生长的过程中仅需要微弱的光照即可,快成熟时才需要加强一些光照强度。与此同时,保持一定的湿度对蘑菇生长很有利。
随后教师展开投票活动,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投票选出即将种植的蘑菇品种。教师要求幼儿在自己想要种植的蘑菇品种栏目下画上一颗五角星,最终多数幼儿选择平菇作为种植对象。
【种植与体验】
教师与幼儿一同研究种植步骤:
剪袋种植法:1.蘑菇菌包的包装纸剪开→2.将塑料膜卷边,堆叠在四周→3.将卷好边的蘑菇菌包装进盒子里→4.将毛巾湿水→5.用湿毛巾盖住蘑菇菌包→6.在毛巾上喷水,每天喷水3—4次即可
覆土种植法:1.蘑菇菌包入盆→2.菌包表面覆盖土壤2—3厘米,在土壤上喷水,保持土壤表面湿润即可→3.当蘑菇长出来后,便需要少喷水且勤喷水,蘑菇长成后一起采摘即可。
了解了蘑菇种植方法后,教师引导幼儿一同认识种植工具,并学会使用种植工具。在此期间,每位小朋友都有机会触摸到工具,从而增加幼儿对此项活动的体验感。此后,幼儿分小组展开种植实践,按照与教师一同探讨的种植步骤,运用对应的工具逐步操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蘑菇越长越大,小朋友们发现蘑菇菌包上的毛巾已经压到了长成的蘑菇,有小朋友感到疑惑对教师进行提问。
幼1:老师老师,毛巾会把小蘑菇压坏吧!
幼2:老师,要不然我们把棉被拿掉吧。
师:可是我们种植的小蘑菇不是所有都长成了型,我们要想一个办法,让没有成长完全的小蘑菇继续健康生长,保证给它一个温暖的生长环境。
幼3:我们给它搭一个小房子吧!这样小蘑菇就不会冷了。
师:好啊!我们一起为小蘑菇设计个小房子吧!大家动动小脑筋,想象一下小房子的模样,思考怎样的小房子最适合蘑菇的生长。
幼儿在思考过后纷纷分享自己的想法。
幼1:我设计的蘑菇房子有三层,每一层都可以放蘑菇。层高需要比长成的蘑菇的高度还要高一些。
幼2:我的想法是,房子里除了放蘑菇的位置,还要更加宽阔一些,让我们能够给小蘑菇浇水。
幼3:我为了避免蘑菇被强光照射,还在房子外披上一层黑色的纱布。
教师要求幼儿将自己的设计思路画下来。随后,大家一起找到小房子的制作材料进行简单的搭建。
【收获与感受】
在种植完成后,教师要求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一朵小蘑菇,将其画在纸张上;随后组织种植分享展示活动。
师:小朋友们,我们如今已经收获了自己所种植的果实—小蘑菇。大家也按照老师的要求,选择了一朵自己心中最美丽的蘑菇,并它画了下来。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分享自己在参与本次活动中的体验感受。
幼1:我感到很有成就感,因为通过自己的努力种出了小蘑菇。
幼2:我在种小蘑菇的过程中遇到过困难,但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我解决了困难,让我更加有信心与勇气。
活动思考:本环节跨越认知、种植、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收获感受等环节,让幼儿的体验感非常丰富。在此期间锻炼幼儿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能力,对科学知识的探索能力,以及对种植实践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积极辅助幼儿解决问题,让幼儿有勇气面对问题,并克服困难。
三、活动三:后期评价—家园共育
在种植活动中,教师引领幼儿记录种植日记,以此作为实践活动的成果。教师依据幼儿的种植日记,分别就日记的完整性、趣味性、个性化进行评价。
除此之外,教师还会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中,对幼儿的种植行为进行全面了解;鼓励家长与幼儿园育儿行为保持一致,在家庭教育中开展类似的种植活动,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
活动思考:评价是指向幼儿教育改进的重要基础。教师想要利用评价来考察幼儿的客观行为,将具体的实践表现量化,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基于此改进日后的教育实施策略。
五、活动总结与反思
本次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深深的反思与总结。首先,本次活动顺利完成,起初教师所设定的目标均已达成。其次,教师认为在日后的种植实践活动中,应当设计更加富有童趣的环节,让幼儿更加能够感受到种植的乐趣。最后,教师期望自身能够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引导幼儿达到理想的种植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