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核心素养目标的螺旋式上升

摘要 【摘要】【摘要】:口语交际教学长期以来都被视为语文教学的“鸡肋”,不仅没有开设专项课程,在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的选择和体系的编排上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最重要的是无法体现出不同学段对于学生口语交际的要求。而自2016年9月以来,统编版教材的投入使用却让我们看到了口语交际部分核心素养目标的螺旋式上升,这一变化不仅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且有利于各学段教师采用螺旋式教学法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
DOI
作者王新艳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37卷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核心素养目标的螺旋式上升

王新艳

鲁东大学文学院264000

 

摘要】:口语交际教学长期以来都被视为语文教学的“鸡肋”,不仅没有开设专项课程,在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的选择和体系的编排上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最重要的是无法体现出不同学段对于学生口语交际的要求。而自2016年9月以来,统编版教材的投入使用却让我们看到了口语交际部分核心素养目标的螺旋式上升,这一变化不仅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且有利于各学段教师采用螺旋式教学法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

【关键词】: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口语交际;核心素养;螺旋式上升

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出台以来,“核心素养”一词就成为了教育学界讨论的对象,而针对于口语交际板块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其中“语言应用”和“思维能力”这两个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语言应用是基础,从“实践”到“语感的培养”再到“经验的积累”最后回到“实践”中去并得到情感的升华,渗透在各学段,影响人的一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思维能力便是在语言应用的基础上产生的“质变”,是通过比较、归类、分析、判断、联想等思维方法使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最终形成较高层次的批判性思维和较强的逻辑思维。二者最终会达到一个相辅相成的螺旋式上升的稳定状态。

 

一、口语交际核心素养目标的螺旋式上升

统编初中语文这套教材“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在落实“口语交际素养”时注重层次划分和梯度养成。

第一层次是“基础素养”的养成这一阶段是学生积累口语表达经验的初期,也是语言应用扎根时期在小学阶段的十二册教材中,每册教材都平均分布四个“口语交际”的板块。在初一的上下两册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小贴士也都渗透着口语交际的实践和应用。除此之外,口语交际更多地渗透于日常化的课文阅读教学当中,这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并在“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教学中逐步进行口语交际交流。这些知识虽然不够系统具体,但是它的渗透力较强,为之后口语交际以及其他板块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基础素养”并非口语交际教学一家独享,而是学生主体最基本的素养,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所要达到的最基础的素养目标。

第二层次是“口语交际知识”的学习和“口语交际能力”的获得这一阶段是学生初步构建口语交际体系的时期,也是语言应用的成长期学生们在经过小学六年的口语日常化渗透教学以及七年级一年的过渡之后,教师会在八年级通过专门的“口语交际”板块进行专门的口语交际教学,一方面进行口语交际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通过“口语实践”练习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之前获得的“基础素养”可以作为口语交际的底座,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入“口语交际知识”,并把口语目标系统化和具体化,以便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三层次是“口语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阶段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成熟期,也是思维能力形成并发展的上升期。学生能进行正常的口语交际活动,具备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只能说学生掌握了口语交际知识,具备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自身形成了良好的“基础素养”,但是口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仅仅是靠这些便能完成的,九年级教材所选用的“演讲”单元主题和“辩论”口语交际类型便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因此,本套教材“口语交际素养”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口语思维能力”,而这个目标是需要学生具备优秀且高尚的“基础素养”,熟练掌握“口语交际知”,具备高超的“口语交际能力”,并最终在不断学习和训练中才能获得的能力。这个目标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口语思维能力高低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与年龄、阅历等多种因素有关,它随着生命的延申而不断的积累,由简单的量变产生质变,然后再新的质变的基础上继续积累产生新的质变,因此,口语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二、口语交际核心素养目标螺旋式上升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还增加了“关注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同一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连续性和差异性。”这一教学建议对于教师的知识迁移以及知识梳理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比较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把握教学的规律和方法。

这一课标变化有利于教师采用跨板块创设情境与螺旋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法来对学生们进行训练。

首先,教师按照这一课标新要求在备课阶段能够突破“口语交际”单一板块的限制,大胆结合阅读、写作甚至是综合性学习,利用不同板块中与口语交际相关的素材,丰富口语教学的内容元素,加强不同板块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迁移应用。

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多样复合型的教学方法,例如:引入“螺旋式教学法”,开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过程。以口语交际中的“演讲”专题为例,教师可以以阅读教学作为铺垫,在讲解单元课文的过程中渗透一些与演讲相关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入“演讲”这样一堂口语交际课,在课上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话题进行组内的自我演讲,每个组推选出一位优秀学生代表整组上台进行简单的100s演讲。

结语:在交流结束后,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根据刚才交流的内容,当堂完成一份演讲稿。该教学法方便教师将口语教学与阅读、写作教学相结合,以阅读教学作为知识铺垫,在此基础上衔接口语教学,再引入写作教学,对口语教学进行一个书面的巩固和提升。整个教学法结合阅读与写作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与课标中要求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赖安康.部编本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4]李夏.近二十年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的综述与反思[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