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实施的相关思考
楼华碧
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油川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对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提供明确目标,还对课堂组织的相关细节提出一些要求和建议。但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对双减工作缺乏深入了解,进而在双减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结构设置不合理、教学体系不完善、整体互动不积极等,既影响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又对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造成一定阻碍。因此,本文作者结合双减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安全、有效、经济为实施原则,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出发展开思考。
关键词:双减;初中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初中生身体素质以及道德品质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体育训练又相对枯燥乏味,难免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课业压力和心理负担。基于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好体育教学工作已成为学科教师的教研重点。对此,本文从问题、原则以及方法等角度入手,对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实施进行探寻与分析,希望能为体育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现阶段初中体育双减实施中的问题
减轻课业负担、保障教学质量是双减工作的原则之一,也是双减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要点。然而,在现阶段初中体育双减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进而对双减工作的进一步落实造成一定影响。一是结构设置不合理。减轻压力与负担是双减教学的重点,也是体育课程设计与安排所要考虑的关键,但在实际组织中,课程结构不合理、注重片面化发展等现象较为严重,忽视对学生整体状态的调整和优化,致使其长期处于超负荷的运动状态下,极易产生抗拒、懈怠等心理问题,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发展。二是教学体系不完善。一些教师对各阶段学生缺乏个性化思考和针对性分析,仍以统一的目标指导和规划教学,进而影响其学习兴趣,脱离其实际需求。三是整体互动不积极。一方面教师对教学环节的统筹安排缺乏主体性考量,过于关注任务、目标以及相关指标的完成,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缺少相对积极的行为意识,难以融入和参与其中,进而在多方牵制下造成互动不足、反馈不强、组织不利等问题。
二、推进初中体育双减教学的实施原则
(一)安全
安全是体育教学双减落实的主旨目标,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原则。一方面教师应树立为国育人的思想和理念,积极关注和关心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成长需要,培养德行、求真务实,使学生能够安全、全面且健康的成长,另一方面教师还需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创新、优化策略,真正做好和发挥其“引路人”的职责与作用,从而保障双减工作平稳、有序的实施。
(二)有效
有效是体育教学双减开展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双减呢,还需注意两个要点:一是主体。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组织的中心,教师应明确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实际发展和内在需求为导向,研读教材,挖掘根本、调节内容,使学生能够自主、自觉以及自然的融入其中,参与其中,保证教与学的双向统一。二是结构。把握课程结构,改善教学布局,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状态,进而才能促进其知识与技能的有效生成。
(三)经济
经济是体育教学双减活动的组织保障,对时间、空间、方法等要素的把控提出更为精准的要求和目标,以此实现体育课堂的高效与经济。另外,从字面意思来看,经济意味着课堂活动需要精简与高效,这就需要教师对各个环节、流程、内容、量度进行综合性管理,以此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资源流失,真正做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和要求。
三、落实初中体育双减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课前引导
1.统筹教学安排
教学活动是一项过程性的集体活动,其在组织安排方面,教师应需认清和把握教学的根本属性和引导方向,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跟随和跟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活动的有序与有效,并对学生主观能动的发挥给予相应支持和帮助。其一,统筹协调。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发展特点,设计一些极具代表且相对适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集体、融入课堂,保证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2.关注兴趣培养
相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体育活动对其体力的消耗较大,极易产生懒惰、懈怠的问题,这将对教学效能的提升产生一些阻碍。保持兴趣、持续参与是有效教学组织实施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课前引导环节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运动项目,科学调整活动内容,优化激趣手段,提升参与热情,使学生对体育抱有浓厚的运动兴趣,进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持续与高效。其一,游戏导引。结合学生的兴趣喜好和运动特点,组织相对有趣且易于互动的游戏活动,如数字抱团、萝卜蹲、电波速度等,一方面可减轻学生对后续训练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可达到课前热身的效果和目的。同时,在游戏选择和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游戏时长,保证教学活动的整体衔接。其二,媒体导引。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可丰富其形式、拓展其内容、加深其印象,对初中生体育技能的学习和提升起到一定帮助。如播放体育赛事的精彩剪辑,并对相关技巧进行解读和分析,使学生对技法建立直观印象,便于学习与理解。
(二)课中指导
1.优化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选择,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与否十分关键。同时,科学的学习方式,还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此更为高效的理解和应用技能,从而实现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指导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对适合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并加强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之间的讲解和联系,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较为清晰、直观的认知,以此提高其运动水平。如在投掷的学习中,为使学生正确掌握双手头上前掷、原地侧向推实心球等投掷动作、姿势以及技术要领,若按照传统镜面示范的方式,难以使其了解全貌、抓住关键,基于此,教师可采取围圆示范的讲解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看投掷动作,深扣技术细节,进而对实心球投掷的基本要领和动作姿态产生较为全面、具体的认知。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利用设施设备、运动器械、媒体资源等工具,如分解法、情境教学法、小群体教学法等,更为多样化的给予帮助与指导。
2.丰富训练活动
训练活动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基础环节,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锻炼运动技巧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在当前体育训练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仍以重复、循环的训练模式为主,缺少一定的体验感和趣味性,进而影响训练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在体育训练中,应及时转变和调整以往的训练模式,丰富训练活动,创新组织设计,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享受体育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
(三)课后辅导
1.设立兴趣小组
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是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之一,其中,若要课后服务的高效化实施,把握学生兴趣是关键。因此,在初中体育课后辅导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立不同种类的体育兴趣小组,如乒乒球组、羽毛球组、篮球组、跳绳组等,一方面让学生结合自身喜好,挑选相对心仪的体育小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根据组内情况,制定活动计划,进而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
2.做好分层服务
因材施教是有效教育的方法保障,也是双减教育深度推进的关键条件。在初中体育课后辅导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分层教育服务,使不同层次的个体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与成长,进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其一,分层指导。教师可从知识、技能、情感以及体能等方面进行分层与分组,既要保证层次的交叉性与协作性,又要注重分层组织的针对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感受进步、获得成就。
综上所述,通过对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的设计与实施,不仅能有效提升初中生体育运动水平,夯实其发展根基,还对其综合素养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双减工作的推进与落实,还需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既要了解学生的真实诉求,还要结合实际情况,统筹协调、优化服务,进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丽飞."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体育作业的设计研究[J].现代教学,2022(1):46-47.
[2]唐浩.浅谈双减政策下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J].散文选刊:中旬刊,2022(7):2.
[3]曹健."双减"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智慧教育探析[J].文理导航,2022(29):3.
[4]陈慧敏."双减"下打造高效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策略[J].世纪之星—初中版,20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