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整本书细读体验

摘要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人教版高中语文《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的相关教学研究和教学已经达到相对白热化的阶段。《乡土中国》作为高中学生首次接触的学术类整本书,有助于帮助学生建构语文学科的整体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乡土中国》,体会书本当中质朴自然、形象生动的语言,把握全书的逻辑思路,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以及逻辑思维。本文基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分析《乡土中国》整本书的细读研读策略,为学生提供整本书细读的相关策略。
DOI
作者郑雪婷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22期
出版日期2024-12-15(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乡土中国》整本书细读体验

郑雪婷

莆田第十二中学高三1班 福建省莆田市351139

指导老师:徐少清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人教版高中语文《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的相关教学研究和教学已经达到相对白热化的阶段。《乡土中国》作为高中学生首次接触的学术类整本书,有助于帮助学生建构语文学科的整体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乡土中国》,体会书本当中质朴自然、形象生动的语言,把握全书的逻辑思路,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以及逻辑思维。本文基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分析《乡土中国》整本书的细读研读策略,为学生提供整本书细读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阅读体验

正文: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率先明确地提出“整部的书”以及“整本的书”的相关概念,随后“读整本书”的思想不断得以发展和充实,并最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所谓“整本书阅读”就是指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以完整的一本书为阅读单元,以更接近生活阅读的学习情境组织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与阅读能力,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助力学生学习自主阅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一部反映中国实际情况、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本土化社科类学术著作,具有较强的理论、逻辑性以及学术性,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细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一、设置导入点引发兴趣

通过阅读加深对于某一篇课文或者某一本书的认知不仅需要对于阅读的稳步本身具有相对明晰的认知,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之前需要学生对于阅读的文本具有兴趣。因此可以考虑在课堂开始之前设置恰当的导入点,高中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师着重要求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目的阅读时可以将阅读的内容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文本深处,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进一步引发对于阅读文本的学习兴趣。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进行详细说明,在讲授高中语文人教版《乡土中国》的其中一节《乡土本色》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与语文文本相结合进行思考。在教学《乡土本色》时,教师就可以将目光转向“中国人对土地的深厚情节”当中,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当中就可以将这一问题抛出,鼓励学生积极地探讨和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阅读文本的思考总结,对于之后的授课教学也会更有益处,教师也可以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通过现实生活与其中理论之间的冲突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激发思考的火花,已知的生活经验与未知的学习知识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但同时也是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堂思维能力。

二、设置任务点鼓励思考

《乡土中国》作为一本需要长期阅读和深入的书目,仅靠教师单纯的课上引入以及课后的简单阅读有时很难达到很好的阅读效果,这时候就可以引入一个批注式阅读法,无论是大量的文本阅读还是少量的简单阅读都可以采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通过边批注边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建构脑海中对于文本的印象以及记忆,学生也可以在批注的过程当中不断更新之前的经验以及知识。同时批注式阅读还拥有一个特别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使文本阅读内容更加地简单、易读,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能力较强的阅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阅读训练。在实际的引导阅读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在教学前以及教学后都及时地加以跟踪反馈,一方面在课前增强学生对于方式方法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课后的反馈方便及时调整教学重点。

例如在布置人教版高中语文《乡土中国》中出现的四种乡土社会权力之时就可以采用设置任务点的形式,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发现相关概念之时就进行批注,不断的积累阅读直至找全全部的任务点,学生在不断完成任务点的过程就是一个对于自身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测的一个过程,在填写以及完善任务点的同时可以更加明确自身在当前阅读时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教师也可以通过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点的情况进一步明确学生的掌握情况,当发现学生阅读方向存在偏差以及阅读内容存在错误的时候就可以及时地加以引导更正,此外,还可以借助任务点的完成与否发现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式,并为不知道如何进行批注式阅读的学生提供相关正确思路。

三、灵活性任务提高效果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曾经提出“因材施教”的重要观点,而西方的教育家皮亚杰也曾提出过,学生的学习的个性化行为,个体和个体之间存在区别。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对于抽象思维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更多布置文本整合和探析的任务,更好地运用学生的抽象性思维。对于创新思维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布置文本的探析性任务,鼓励学生将文本当中出现的论述与实际生活进行练习,并且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散学生的思维。而对于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则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文本概述任务,针对性地布置不同的任务可以更好地提高阅读效果。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详细说明,当布置人教版高中语文《乡土中国》当中的《长老统治》一章的阅读任务时,对于简单的概述任务则可以提问“长老统治”的内涵和外延分别是什么?“长老统治”的目的是什么以及作者是如何论述的?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对于其他的外延任务则可以布置给其他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比如以“某某”为核心,绘制一个概念图,可以充分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其他探究性任务则鼓励学生将阅读文本与其他文本相结合进行阅读,并得出具体的报告。这样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阅读效果的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乡土中国》作为人教版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选读书目。学生通过整本书细读可以更好地了解乡村面貌,进一步理解对应的乡村文化,更可以积累一些实际的生活经验,通过实际生活经验与书本理论的对照结合,探究书目当中蕴含的学术价值,扩大之后阅读的知识面以及阅读视野。具体的教学策略以及引导学生深度沉浸并体验的丰富策略还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地创新发展新的策略,严格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明晰教学目标,进一步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改进精细化阅读的策略,促进学生阅读思维以及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婷婷.跨学科视野下《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4.

[2]林巧滢.《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跨单元整体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