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日常生活实践的结合研究

摘要 【摘要】鉴于新课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的新高度要求,如何确保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的有效融合,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核心要素。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施策略,以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领悟与实际应用,进而强化其道德素养与法治观念,全面实现课程的深远价值。
DOI
作者黄志峰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4年10月第20期
出版日期2024-11-1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日常生活实践的结合研究

黄志峰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甘庄街道甘庄中心小学  

摘要:鉴于新课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的新高度要求,如何确保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的有效融合,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核心要素。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施策略,以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领悟与实际应用,进而强化其道德素养与法治观念,全面实现课程的深远价值。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日常生活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学生道德品质培育的基石,更是构建其法治意识的起点。然而,反观传统教学模式,往往过分聚焦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一现状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阻碍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深入把握。鉴于此,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日常生活实践紧密相连,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与重要方向。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是一项高效且富有成效的教学策略。通过模拟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教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实际情境中,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此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显著提升其学习效果。为营造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深入钻研课程内容,并紧密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环保意识”教学为例,教师可精心策划一场垃圾分类的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教室资源,布置多种分类垃圾桶,并明确标注“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等类别。随后,教师需详尽阐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具体操作方法,并指导学生正确分类投放教室内的垃圾。此过程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分类的实践,更深刻认识到环保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日常生活实践融合的关键纽带。通过策划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深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并有效提升其实践能力。这些实践活动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也对其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法治教育基地的实地探访活动。法治教育基地凭借其丰富的法治教育资源和多样化的展览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感受法治氛围、了解法律历史、原则及其实践应用的平台。在探访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展览内容,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相关法律知识,并鼓励他们积极提问、参与讨论,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与创造力。此外,社区志愿服务也是一项极具价值的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环保、公益等活动,如清理环境、植树造林、关爱弱势群体等,学生不仅能够亲身体验社会实践的艰辛与乐趣,还能够有效培养起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活动背后的道德和法治内涵,以进一步强化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除了上述活动外,教师还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兴趣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更多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例如,可以举办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律师、原告、被告等角色,亲身体验法庭审判的全过程。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法律程序和法治精神,还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引入生活中的案例

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日常生活实践结合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引入生活中的案例。通过采用生活中的真实、典型案例,教师能够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选择案例时,教师需要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以便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并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的核心要义。例如,在教授“诚实守信”这一课题时,教师可选取社会上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如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道德和法治问题,并探讨如何加强诚信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还需注意对学生的引导,确保他们正确理解案例中的道德和法治原则,避免偏离主题或产生误解。

综上所述,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日常生活实践深度融合,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锤炼其实践操作能力,并塑造其良好的道德素养与法治观念具有深远的意义。在落实此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审慎选择教学策略,并科学评估其实施效果,以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各界亦需对此给予充分的关注与支持,携手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持续创新与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玉萍.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的教学策略[J]. 山西教育(教学), 2024, (07): 69-70.

[2]杜美丽.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J]. 学园, 2024, 17 (04): 90-92.

[3]张广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方式[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 8 (24): 82-84.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