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实施

摘要 【摘要】摘要:在幼儿园教育中,数学和科学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保障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数学和科学的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进一步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提高幼儿学习效率,培养幼儿的综合思维方式,使幼儿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数学与科学教育过程中结合实施的内容,材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DOI
作者马秀梅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期
出版日期2023-04-03(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幼儿园数学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实施

马秀梅

云南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茨开镇幼儿园673599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中,数学和科学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保障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数学和科学的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进一步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提高幼儿学习效率,培养幼儿的综合思维方式,使幼儿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数学与科学教育过程中结合实施的内容,材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科学教育;结合;实施;策略

引言:数学教学自身就是一种人文与自然科学的互相渗透。数学是一种科学的工具,是培养和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从小培养幼儿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载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科学教育”和“数学”相结合,这为“数学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一、在科学区角构建数字生活

在幼儿园科学探究区创建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趣味的数字场景。对此,教师可以从环境设计入,在墙壁上张贴很多与数学有关的贴纸,其中既包括了有趣的数学故事,也包括了数学的基础知识,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这些数学内容。比如在墙壁上张贴一张“寻找朋友”的图片,并且图上有很多不同的编号,在这张图片的下方,写着一句话:“帮助一个奇数和偶数,找到他们的朋友”。这样,孩子们就可以置身于一个充满了数字的世界里,从而获得更多的数学体验。在材料的选择方面,老师可以在教室中摆放足够多的数学绘本,它们具有丰富的色彩,有趣的内容,生动的人物,受到了孩子们的喜欢,可以有效地提升孩子们学习数学,探索自然科学的积极性。例如,老师可以给孩子们精心甄选一些关于自然科学探索、数学知识的书籍,让孩子们能够从这些书籍中,培养他们对事物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更愿意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并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而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比如故事中“母亲买了12个苹果,两个小孩一人6个。”等,用阅读故事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以及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

二、基于幼儿生活经验,选取素材的投放

我们知道,数学和科学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要让幼儿在科学探索和数学概念学习的初期,一步到位来达到教学目的,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还会让孩子们望而却步。如果我们在科学区域内,放置一些能够激励幼儿主动探索数学、发展数概念的有意义的活动素材,把教学引入到幼儿的生活环境中,不仅可以使课堂的形式得到充实,还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幼儿的理解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在科学区放置一些幼儿们所熟悉的生活材料,如易取易得的蚕豆、稻米等,让孩子们做“分类排序”练习;我们还可以把铅笔、钢笔和水彩笔放到科学区,让孩子们在“高”和“矮”、“粗”和“细”之间进行比较,培养孩子们建立起“数”的概念。与此同时,老师们还可以在科学区给孩子们摆上一些瓶盖,五子棋等等,让孩子们做一些“九宫格”的游戏,这样就能培养孩子们对“数”的认识。

三、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数学认知能力

科学区域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场所,其中“益智区”在幼儿数学智力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科学区的“益智区”,可以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进行更多的数学智力开发,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在科学区设立"益智区",教师应对儿幼儿的数学智力开发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鉴于幼儿形象思维发展的特征,数学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投置彩色的塑胶棒,方、圆形的图片等,让孩子们玩“5”以内的游戏活动,使之在游戏过程中探索"物"和"数"之间的关系;或者让孩子们用这些材料开展"分类"游戏,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孩子们的"数"的概念,学习简单"分类"的方法。又比如,数学老师可以指导孩子们使用身边的小木棒或者积木来做一些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在玩的时候,让他们大声喊出“这里有一、二、三,一共有二十八个小木棒或者二十八块积木”,让孩子们通过游戏活动形式,形成"数字"的基本概念。

四、针对幼儿的差异性,开展适宜性教学

教师将数学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时候,要遵循层次性的基本原则,以幼儿理解、认知规律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为依据,来选择与幼儿相适应的材料和课程活动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

例如:为使幼儿们能够建立"数"和"量"之间的关系概念,数学老师可以在科学区放置一些能使孩子们按照一定数量进行"套戒指"和"夹纸球"等游戏的有相材料,让孩子们通过游戏来领悟"数"和"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因为不同的幼儿智力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教师也可以让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利用以上的材料,进行“邻号数字找朋友”的游戏。在充分利用科学区域进行数学教学时,数学教师还应该将幼儿的能力差异与客观性需求考虑进去,力争用科学区域材料投放来推动孩子们“数”概念的发展。

另外,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幼儿在兴趣需求、个性特点和经验能力以及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要想给幼儿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教师应该实施分层教学。如在“图形宝宝”的数学游戏中,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找寻图形标记,再帮助图形宝宝们找到“家”;针对中班幼儿,要求他们基于数字大小,对应“家”来找到对应的图形宝宝们,还要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的方式来归类;对于大班幼儿,我们可为"图形宝宝"准备两个"房间",要求孩子们按规律进行图形的分类,同时借助分解与组合图形来练习数字,这样使孩子在操作的同时,认真的观察、鉴别、计数。此外,鉴于大班幼儿学习能力强,在学习三角形时,笔者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三角形最稳定?并通过板凳腿的演示实验,让幼儿明白三角形的三条边首尾相接,形成了稳定结构。如自行车的车架、钢轨、三角形框架、起重机、三角形吊臂、屋顶、三角形钢架等都以三角形形状建造。不仅让幼儿形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更激发了他们勇于科学探索的精神。

总而言之,数学和自然科学自古以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间存在一些共同的规律和法则,将数学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增加乐趣,而且拓宽知识面,增长见识。对此,笔者对幼儿园数学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实施作了研讨,着重围绕数学和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工作实践体会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上述几点建议,以期对其他教师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梁培培. 幼儿园数学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实施[J]. 贵州教育, 2019(10):2.

[2]张富军. 幼儿园科学领域中数学教育方法浅析[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24):1.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