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英语教学现状以及改变策略
包晗
黑龙江省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族乡中心学校 161341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关于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从那时候,小学英语开始渐渐走入农村,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等各方面原因,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仍然不容乐观。本文详细分析丁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家长不重视
现在农村孩子的家长对小学英语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大多数家长都不关注孩子的英语学习。由于家长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本身懂英语的不多,有些家长不愿意或不知道怎样督促孩子做英语作业、听磁带复习英语,而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小学阶段没必要学习英语,初中只要学习一段时间后,就能获得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在这种思想指挥下的家长怎么可能去重视、关心孩子的英语学习呢?
2.师资力量极其薄弱
(1)英语教师紧缺
目前农村小学严重缺少英语教师,特别是专业英语教师。在每所乡镇中心学校(教师不够,村级学校还没办法开设英语课)任教的英语教师当中,一般只有1~2名专职教师,而这部分专职教师大部分是由语文、数学或其他专业转岗培训而来,其他的英语课程则是由本校教师中责任心强、英语基础略好但没有系统学过英语教学的教师兼任。
通过对所任教英语教师的学历调查发现:中师占 88%,专科占 10%,本科仅占 2%。由于师资严重短缺、学生数量多,因而大多采用大班教学(我本人教了2个班,平均每班35人)批改大量作业本。教师普遍感觉教学工作负担重,教学压力大,再加上兼职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所任的语文或数学学科上,极少腾出时间去钻研教材,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3.学生不重视
(1)学习目的不明确,兴趣不能持久
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很盲目,没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目的,对英语学习的意义也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随着年级的上升,新鲜感减少、困难增多且日益下降。
(2)缺乏英语学习、听说能力练习的环境氛围
农村的小学生初学英语时都比较胆小,害怕说英语。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多农村孩子还使用方言交流,对开口说英语存在很大的畏惧心理,缺少自信,往往显得胆小拘谨,不善言谈,再加上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本身就很少使用英语交流,教师没有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由于社会各种条件的制约,回家后就更没有英语学习、交流的氛围了,学生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学起英语来,效果肯定不好。
二 学校与教师应该怎么做
1.重视英语教学,加大监管力度
(1)为保障农村英语课程开设的如期实施,教育主管部门应注意英语教师调配,积极鼓励优秀英语教师,特别是青年英语教师下乡支教,重点搞好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解决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迫切需求。也可对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在职教师,通过培训合格后,转岗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加强小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2)英语在大家心中的重要性远远不及两门主科语文和数学,为此,相关教育部门应该从思想上转变家长及领导的对于英语的传统观念,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3)完善教学基础设施。针对乡村教学设施落后的现状,学校要有计划地使用经费,把教育经费用到刀刃上,配备必需的教学用具、如录音机、教学挂图,教学投影片、教学简笔画等。逐年计划增加电教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逐步完善教学设施,让农村的学生感受到现代化教学给他们带来的学习乐趣,让他们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学生同等的待遇。
2.学校、班主任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相信绝大多数学生还是热爱学习的,知识有时我们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方式不对或是找不着头绪罢了。教师和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特长和爱好,一起赏
识他们,一起引导他们。
3.采取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英语教师须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为出发点组织教学活动,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实现归纳法和演绎法的统一,综合法于分析法会和,语法、翻译、交际与情景综合。英语课堂的教学互动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感到上英语课是一种享受,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4.学生应该怎么做
刚接触英语的初中生对英语难免陌生,自然也就有恐惧的心里了。有时老师教了多遍的单词到下课也不会读,老师讲过的语法碰到相应的题型怎么都不会做。许多学生由于自尊心作崇不懂也就不问了,这样就堆积了大量不理解的知识,学习英语也就显得吃力了,所以同学们不要怕害羞,不懂就问老师,才能更好地学习。
三、结束语
总之,由于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与城市经济发展、英语教师基础与生源数量存在巨大差异,直接影响英语教育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学校的实施和落实。只有实事求是的分析现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英语教育水平。教育发展了,认得素质提高了,经济也就发展了,日子也就好过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