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浅析

摘要 【摘要】摘要: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受到了专业性不够高的影响,使得中职学前教育学生毕业从业率偏低。因此,提出“1+X证书”背景下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为职业教育和人才培训体系提供了新构架的制度。本文结合“1+X”证书制度,论述了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DOI
作者黄健凤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3期
出版日期2023-06-13(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1+X”证书制度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浅析

黄健凤

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受到了专业性不够高的影响,使得中职学前教育学生毕业从业率偏低。因此,提出“1+X证书”背景下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为职业教育和人才培训体系提供了新构架的制度。本文结合“1+X”证书制度,论述了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关键词:“1+X”证书制度;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专业人才;素质;技能

一、“1+X”证书制度概述

2019年,国务院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要“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其中,“1”为学历证书,可以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重大创新,“1”是基础,“X”是“1”的补充、强化和拓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是两个并行的证书体系,而是两种证书的相互衔接和相互融通。“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二、“1+X”证书制度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1+ X” 证书制度的推出,使人才培养更具多元化、综合性、可选择性。“1+ X” 证书制度既不是简单叠加,也不是对过去模式的完全否定,它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开发与培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完整的内涵。

(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素质

1.艺术素质:音乐、舞蹈、美术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第一项音乐素质,(1)歌唱:这是幼儿园五大领域中,对不同学段幼儿的音乐教育,可以通过歌唱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大胆地开展音乐活动,从而初步建立幼儿的艺术意识,去体验美,表达美和创造美。按照这一要求和目标,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在对幼儿歌唱教学的训练上,在对学前儿童声线特点进行了解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发声训练,从而使其拥有良好的歌唱能力和歌唱技巧。多积累一些幼儿歌曲,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快乐歌唱的教学中来。(2)弹奏:弹唱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而在这些技能之中,钢琴的演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是幼儿园老师在进行艺术教学时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一定要有基础的钢琴演奏能力,同时还要有科学的演奏方法和教学方法。可以以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为依据,选择合适的练习曲目,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完成一些简单的幼儿歌曲的弹唱,还可以让他们尽情地享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第二项舞蹈素质:在幼儿园里进行舞蹈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肢体协调性,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磨练其意志,培养自信心。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素质方面,要具有专门的舞蹈技巧,应熟悉与不同年龄段幼儿相适应的舞蹈教学特点,还要具备基础的幼儿舞蹈创作能力。

第三项美术素质:绘画和手工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艺术素质,他们必须拥有基础的绘画技能,并掌握科学的绘画训练方法,积累丰富的手工制作素材,能够灵活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即兴创作,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与幼儿审美趣味相符合的手工作品。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积极引导幼儿,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感知自然和认识世界。

2.人文素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教师要引导幼儿与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交流,让幼儿体会到语言的丰富性与美感,并以各种形式的活动来促进幼儿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体验。”

3.信息化素养:在资讯科技发展的今天,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素养。经过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培训,能初步掌握使用信息化手段的方式,重视信息的安全性。

4.思想道德素质:幼师是幼儿的启蒙老师,他们作为未来幼师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德立身,以德树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满怀仁爱之心。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技能

学前教育人才要具有通识技能、扎实的学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

1.通识技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面向的对象是各种类型的幼儿园和保育养育机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自我保护能力、适应能力、道德关怀能力、社交能力、创新创意能力、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等。

2.专业技能: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需要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能力,又具有专业实践能力。

通过校内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以及校外实训实践,对学前教育理论、学前心理学理论、对五大领域课程的内容知识和基本技能都能够熟悉掌握。对幼儿园的保育保教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基本理论知识,对实践实训和实习进行指导,促进幼儿教师基本的弹、唱、跳、讲故事,以及对幼儿歌曲的创编和绘画手工技能的发展,并能进行课堂的组织教学,具体包括五大领域主题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课堂活动组织。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3.信息技术技能:学前专业人才一定要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展开学习、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能够对 PPT进行正确、规范的制作,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充实课堂教学手段,获得更多前沿的信息资料,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1+ X”证书制度是职业院校为满足社会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要而对人才培养方式进行的一项改革,也是为了在智能化的背景下,随着职业结构的改变,对职业教育人才的要求进行了变革,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具备与这一制度实施相匹配的新的标准和定义。

总之,在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应该具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熟悉与应用,对学前教育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有较深的了解,在获得“1”的毕业证书与学位的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获得相应的“X”职业技能证书,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以及创新能力,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与社交能力,并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力求成为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现代复合型、高素质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李炎容.“1+X”证书制度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浅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05):88-90.

[2]江媛媛程黎. 基于1+X背景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改革初探[J]. 进展:科学视界, 2021, 000(006):P.143-144.

[3]栾博强,刘迎接. "1+X"证书制度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 科技风, 2022(21):29-31.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