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视域下借助园内生态资源开展主题活动实施探索
林雪苹
福建省晋江市紫帽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摘要:随着生态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幼儿园教育越来越注重利用园内生态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何有效地利用园内生态资源开展主题活动,成为当前教育探索的重要方向。本文以芭蕉树为例,探讨在幼儿园中借助生态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及其教育意义。
关键词:生态教育;园内生态资源;主题活动;芭蕉树
生态教育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尊重,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如各种植物、动物和自然环境等。这些资源为开展生态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以芭蕉树为例,从多教育视角出发,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分析园内资源,满足幼儿探索需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其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贴近幼儿的实际需要,契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幼儿园是幼儿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所,借助园内生态资源开展主题活动教,首先要基于幼儿对幼儿园已有的生态资源进行了解和熟悉,为保证主题活动得以有效落实,以幼儿更好的了解园内资源,教师与幼儿共同制定调查记录表,进行实地的观察、记录,并咨询园丁植物的生长状况,让幼儿对于园内的资源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进行了梳理小结出我园的自然资源有以下几个类型,为后续主题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奠定了基础。
园内资源:
类型 |
具体资源 |
植物 |
芭蕉树、柠檬树、橙子树、枇杷树、莲雾树、杨梅树、树葡萄、石榴树、香樟树、樱花树、茶花、鸡蛋花、红枫、灌木、杂草、杂草、各类蔬菜(班级幼儿种植) |
动物 |
蚯蚓、蚂蚁、鱼、乌龟等 |
非生物 |
土壤、水、石头、沙 |
二、探讨主题路径,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基于幼儿对我园生态资源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此推进了生态主题活动的开展。教师通过谈话、投票的方式选出幼儿最感兴趣的植物,大部分幼儿选择了芭蕉树。基于幼儿的兴趣,我们选择芭蕉树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
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我们着重引导幼儿深入了解芭蕉树的形态特征。通过观察活动,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芭蕉树独特的叶子、粗壮的枝干以及硕大的果实,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芭蕉树鲜明的外观特征。活动过程中交引导幼儿通过摸一摸、闻一闻、比一比、量一量,让幼儿更加直观的去感知和认识芭蕉树。同时,教师鼓励幼儿运用绘画或语言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发现。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发挥想象力,用色彩和线条来呈现芭蕉树的形态;而在语言表达方面,我们则引导孩子们用准确、生动的词汇来描述芭蕉树的各个部分,比如叶子的形状、枝干的质感以及果实的颜色等。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有助于提升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能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自然界的奥秘和美丽。通过观察芭蕉树,孩子们能够更加热爱自然、敬畏生命,从而培养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这一活动也符合当前教育理念中强调的实践性、体验性原则,让孩子们在亲身参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实现全面发展。同时,通过绘画和语言描述的方式,孩子们的观察结果得以外化,这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并初步形成了我们的主题脉络,也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参考。
主题脉络:
三、观察生长过程,科学实施教育指导。
生态教育与种植活动的共性为长期性与探究性,两者并非简单的学习任务,而是要通过长时间的学习,逐渐开阔幼儿的眼界,以达成教育初衷。在适宜的季节里,我们精心组织了幼儿们亲手参与芭蕉树的种植活动。通过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到挖坑、培土、浇水等实际的种植环节中,让他们深刻体验劳动的意义和乐趣。在种植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观察芭蕉树的生长变化,鼓励他们用简单的图表或文字记录下芭蕉树的点滴成长。通过亲手种植和养护芭蕉树,孩子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植物生长的奥秘,从而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种寓教于乐的种植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宝贵机会。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我们相信幼儿们能够更加珍视身边的绿色生命,培养出一种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保护意识。同时,这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他们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因此,种植芭蕉树的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自然教育实践,更是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促进。
四、家庭园所合作,促进主题活动开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并主动参与。”生态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离不开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随着活动的开展,教师应加大家园之间的合作,激发家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家长知道开展此次主题活动的意义。同时,在教师、家长、幼儿的相互作用下推进主题活动的不断开展,并积极践行生态教育理念,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取更多有益于身心成长的经验。例如,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可通过亲子问卷调查“我认识的蕉”及芭蕉和香蕉的区别。同时,请家长与幼儿通过查找资料,并向幼儿讲解“芭蕉树的成长”过程,让幼儿对芭蕉有一定的认识,并能感受自然的神奇及魅力。再如,引导家长在家通过亲子手工制作芭蕉林、亲子烹饪芭蕉美食,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让幼儿对芭蕉有了进一步地认识。通过家园之间的配合,实现生态主题活动的延伸,在合作中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
综上所述,文章对生态教育视域下借助园内生态资源开展主题活动开展进行探讨,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立足3—6 岁幼儿发展目标,从不同教育视角出发,对幼儿园主题活动展开探讨,我们发现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热爱得到了显著提高。借助园内资源开展主题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升主题活动质量。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探索,树立了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1]杨思琪. 生态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探索 [J]. 文科爱好者, 2023, (05): 238-240.
[2]姚艳萍. 生态视角下幼儿园“亲·历”课程的开发与组织策略[J]. 亚太教育, 2023, (24): 100-102.
[3]樊娅楠. 以主题教育成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N]. 西宁晚报, 2024-01-17 (A05). DOI:10.28899/n.cnki.nxnwb.2024.0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