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实施幸福教育的策略研究

摘要 【摘要】本文围绕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实施幸福教育的策略研究这一主题,从必要性、挑战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首先阐述了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幸福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小学生面临的身心发展问题和教育现状,强调了幸福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文章指出了班主任在推行幸福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观和客观挑战,包括认知偏差、能力不足、资源限制、评价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文章从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培训指导、营造育人环境、构建评价体系等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提升班主任实施幸福教育效果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小学德育工作的
DOI
作者张琴
机构地区
出处《中国教师》2024年5月第10期
出版日期2024-05-17(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实施幸福教育的策略研究

 

张琴

竹山县城关镇明清小学 442200

摘要:本文围绕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实施幸福教育的策略研究这一主题,从必要性、挑战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首先阐述了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幸福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小学生面临的身心发展问题和教育现状,强调了幸福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文章指出了班主任在推行幸福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观和客观挑战,包括认知偏差、能力不足、资源限制、评价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文章从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培训指导、营造育人环境、构建评价体系等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提升班主任实施幸福教育效果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小学德育工作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班主任;幸福教育

 

一、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幸福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幸福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适应不良、学习困难、行为偏差等问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厌学、逃学、违纪等现象。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树立"幸福教育"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成长规律,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幸福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自信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学会欣赏他人、感恩社会,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幸福教育,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增进校园和谐。幸福教育倡导平等、民主、互助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要以爱心、耐心和智慧去理解、尊重和引导每一个学生。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化解师生矛盾,增进彼此信任和理解。同时,幸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验快乐,收获友谊。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际交往模式,促进校园和谐发展,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幸福教育,有利于提升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幸福教育强调德育工作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通过开展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道理,内化品德,外部的行为。同时,幸福教育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在幸福快乐中实现自我超越,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小学班主任在实施幸福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班主任在推行幸福教育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部分班主任对幸福教育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存在片面化、简单化的倾向。他们往往将幸福教育等同于快乐教育,认为只要学生开心快乐就是幸福,忽视了幸福教育的育人目标和价值追求,导致德育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另一方面,班主任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参差不齐,有的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训练,对于如何设计和组织幸福教育活动缺乏经验和方法,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班主任在实施幸福教育的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外部制约因素,一是学校层面对幸福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德育工作的地位边缘化,资源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班主任难以开展丰富多样的幸福教育活动。二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仍然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为主要评判标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乏引导和激励,导致班主任在德育实践中陷入功利化和短期化的困境。三是家校沟通合作不够紧密,部分家长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对幸福教育缺乏认同和支持,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一定阻力,面对这些挑战,班主任应树立正确的幸福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学习和能力提升,主动争取学校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在教育教学和德育工作中积极探索幸福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学校要加大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完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为班主任实施幸福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提升小学班主任实施幸福教育效果的对策建议

针对班主任在实施幸福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以提升班主任实施幸福教育的效果,班主任应加强理论学习,树立科学的幸福教育理念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幸福教育的内涵和要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要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力度,提升班主任实施幸福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要开展系统的理论培训和专题研讨,帮助班主任全面理解幸福教育的内涵实质和实践要求。要组织班主任开展经验交流和课题研究,探讨幸福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要建立班主任培训的长效机制,采取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专家讲座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班主任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校要将幸福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德育工作计划,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为班主任开展幸福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要创新德育工作评价机制,改变过于注重考试成绩的倾向,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引导班主任关注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成长进步。要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德育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情感感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要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元素,将幸福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在幸福快乐中实现全面发展。

 

结论:幸福教育是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班主任在推进幸福教育的过程中,既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班主任应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专业能力,把握幸福教育的内涵和规律,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下,积极探索幸福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领学生在幸福快乐中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艳.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实施幸福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03):120-122.

[2]王成桂.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实施幸福教育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18-19.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