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如何做好家园共育

摘要 【摘要】摘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师是幼儿园启蒙教育的参与者之一,两者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紧密合作能够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DOI
作者宋丽萍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37卷9月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幼师如何做好家园共育

宋丽萍

东莞市谢岗星玥幼儿园

 

摘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师是幼儿园启蒙教育的参与者之一,两者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紧密合作能够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建立平等尊重理解的交往关系

引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萨提亚模式提出:当人们初次接触时,彼此之间可以建立某种联系,“当我们与父母开始相处时,我们已经在建立家园关系了,我们只有创造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才能让未来的工作变得顺畅起来。”所以,教师在第一次与家长见面时,就应该给家长专业的教师的正面形象。

(一)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

教师与家长都是以教育好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共同目标的,应该建立彼此信任、相互支持的平等关系。平等才有交流的可能,人人平等,双方才不会走入误区才能齐心合力教育好幼儿。有不少家长和老师存在误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交了学费,包括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在内的一切事情都应该是老师的事情,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看法,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引路人,师只是辅助,老师只是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上,对孩子们的各方面作出指导。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相互体谅,相互信任

)、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

首先,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建立联系,通过钉钉、微信、电访、家访、直播等多种沟通方式,把孩子在家、在园的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商讨,协调教育的方法和步骤。对于自己接送的家长,需要教师与之当面沟通,坐车幼儿也应该至少每周与家长进行电访。二是教师要有一定的服务意识,尊重全体家长,对幼儿在园情况要全面客观地进行告知,与家长热情耐心地进行交流。最后,教师要及时将幼儿的学习、生活动态告知家长,尤其是发现异常情况,要第一时间和家长进行交流。对幼儿出现的异常原因,及时分析,商量对策,共同推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有些老师会自恃清高,觉得自己是有教养的,对家长的很多做法不满和看不起,这是不对的行为,我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我们的目标也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孩子好,每个人在考虑事情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老师在沟通的时候也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一意孤行

在本学期中,我园收到一个投诉,关于大班一名家长在班级群里,点名指姓地要班级老师给一个说法,班级老师感觉很疑惑,孩子今天在幼儿园没有摔跤碰伤,也没有与其他孩子发生争执,老师今天也未对其孩子做出体罚或变相体罚等行为。经过老师打电话与家长沟通才知道,该名幼儿的父母已经离婚,并双方已再婚,孩子的抚养权在爸爸这边,幼儿的妈妈今天中午在幼儿吃饭时,发了一个视频给孩子,与孩子进行了交流,孩子晚上回家与爸爸说明了这个情况,该名幼儿爸爸对此行为非常不满,觉得老师不应该让孩子与其联系,对老师进行了投诉。我认为导致这个误会家长与教师都需要反思,家长在个人关系上已有改变,应提前与班级教师沟通,班级教师在班级群里发现幼儿有两位妈妈在群,没有及时跟进与摸清底细,导致了这个误会,家长在知道教师并不了解幼儿家庭关系下出错,也表示原谅,教师虽然觉得委屈,也能理解家长。无论什么时候,良好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桥梁。

有很多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会是不同的两个人,有些幼儿在家经常无理取闹,不能尊老爱幼。但是在幼儿园确可以主动与老师打招呼,并且喜欢与他人分享。导致教师与家长沟通时,经常表扬幼儿,得到的是家长的怀疑且不信任。此时的我们,就应该通过视频、晨检、开放日等活动来直观告诉家长,孩子在园情况。也要了解到幼儿为什么在家无理取闹,是独生子女呢,或者是老人溺爱导致,尽快找到问题所在,帮助幼儿改正过来。

三)、尊重家长的人格

在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但在人格上教师与家长是完全对等的,没有尊卑之分。因此,教师应尊重家长,特别是尊重社会地位低和所谓“难搞”的家长。教师应避免向父母“告状”,不应当众责备孩子,更不应用语言和行为侮辱孩子,侮辱家长。否则会造成老师和家长对立,对家园共育也是不利的。部分家长小时候接受的是棍棒教育,或者由于工作比较忙而忽视孩子,造成孩子的顽皮性格,这个时候老师要多和家长沟通,多顾及家长的面子。

)、教育幼儿尊重家长

教师既要身体力行地尊重孩子的父母,又要教育孩子尊重自己的父母,尤其是对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更要理解和尊重教师对幼儿进行尊重父母的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家长的威信,增强家庭教育的力量,而且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老师的教育下健康成长,对自己充满敬意的时候,他们会由衷地感激老师,对老师也会更加信任。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在某个学校的家长会上,有一名幼儿的家长是一个农民工,在工作完后,来不及换掉身上的工作服来参加了家长会,得到了部分家长的歧视及议论,甚至把其照片上传到班级群里,引起我的反思,如果我是该班的老师,我会怎么做?我相信自己肯定会制止其他家长家长的不良行为,因为我们不应歧视所有的劳动人民。不管职业贵贱,都是一名劳动者,作为家长或者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如果因为我们的歧视,直接的孩子也对该名家长的孩子歧视,这样的话,就影响了农民工孩子的身心发展。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儿教育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不可能单方面胜任,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高的效果。幼师是幼儿园启蒙教育的参与者之一,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园共育,孩子才能茁壮成长,幸福成长。

 

       参考文献:

      【1】夏丹,2019,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