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党的十八大赋予“立德树人”全新的意义,在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指出,“立德树人”应该被列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关键任务,这给我国各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在各科目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度挖掘教材中与“立德树人”相关的素材,持续渗透德育工作。本文将结合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政策与方法展开具体论述。
DOI
作者沐春琼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

沐春琼

宣威市东山镇马场完小

 

摘要:党的十八大赋予“立德树人”全新的意义,在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指出,“立德树人”应该被列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关键任务给我国各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在各科目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度挖掘教材中与“立德树人”相关的素材,持续渗透德育工作。本文将结合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政策与方法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德树人;应用策略与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如果持续坚持黑板、铅笔、老师“教学老三样”,往往无法实现优化的教学成效,更无法借助“立德树人”理念实现高质量教学,是因为如此,所以在未来,各教师需要立足现有模式不足做出进一步调整,切实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持续贯彻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

一、课堂中“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现状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曾经说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长久持续的,人们根本无法预估,到底在小学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国才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终身之计,在于树人”这句话更是道出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该理念主张,在日常教学时,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坚持以德育人。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深度,只关注学生能否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成绩,重度缺乏对学生良好习惯、优良道德品质的引导,这极大制约了综合化素质化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策略与方法

1.加强教学中传统文化和国学文化的教育

如果可以在课堂中强化传统和国学文化的教学,就可以让学生们对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的理解更显深刻一些。我国拥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在长时间的发展与沉淀中留下了大量文化的瑰宝,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涉及了大量与历史、文化相关的各类课文,通过这些课文的导出和迁移式的讲解,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众所周知,一个学生涵养会在读书中得到明显提升,一个学生的行为表现也会在传统国学文化的双想熏陶下发生正向变化,通过朗诵经典感悟历史文化,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能借此引导他们对我国文化历史产生认同感,助力他们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品格。

2.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如果课堂上的教学形式过度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学习意识都会大幅降低,面对这样的大环境,教师应该将理论和实践科学地融入在一起,打造迎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模式,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多变的课堂中更全方位被吸引,为教师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奠定基础。

比如说在课堂现场,教师可以结合着课文教学的内容,围绕“立德树人”的主题创设对应的道德情境,让学生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体验结束之后,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彼此想法的交流与分享,让他们逐步形成道德认知,陶冶个人的情操。

比如在围绕着《地震中的父子》这一课程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地震相关的各类电影,如《唐山大地震》等电影片段,引导着学生们在课堂现场融入情境,跟地震中的参与者深刻共情,感知在地震中的绝望,同时也借此引出这一篇课文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感知父母对自己的爱。

另外,在围绕《我们成功了》这一课程展开教学时,所有学生只可以通过影像来了解当时北京申奥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现场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当时北京民众在等待深奥发布结果那一刻的紧张感,他们在听到申奥成功后的开心与快乐,由此让学生们产生身为国人的自豪感,实现有效的德育。

3.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家长是每个学生的第1任老师,为实现更优化的“立德树人”教育成效,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家长维持动态化的沟通与交流,让家校间的合作更紧密,确保在学校内引导学生形成的良好品格,在家中可以得以进一步的延续。比如说教师需要定期组织家长开会,双方结合着学生在学校和家中的表现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进一步结合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状态展开教学调整,最终实现更优化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围绕着《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一篇课文展开教学时,教师应该首先带领着学生们感受一下我国西藏地区的美,在赞扬大自然美景之余,还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借此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们深刻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铁路被修到拉萨去,所以才可以藏族人民过上更富足幸福的生活,让他们将“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共建美好祖国”的意识内化于心。

综上所述,近两年“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越发得到重视,在未来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该理念持续渗透到课堂的方方面面,既要在教学内容上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又要在教学形式上不断优化、持续创新,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如此才可以多举措并行,切实推动学生道德品质的优化,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童亚鸣,童蒙养,寓教于行——小学段国学经典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索[J],求知导刊,2016,43(3):33-36.
  2. 程时香,发掘德育素材 践行立德树人——浅议小学教材中德育教育素材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5(4):242-24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