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

摘要 【摘要】摘要:由于时代在不断进步,教育行业也在逐年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其中,最明显的改变就是教师越来越注重对各个学科的有效教学。近些年来,在不断丰富的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教学当中的活动课和选修课逐渐增多,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变多,从而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评价,推动教学模式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讨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策略。
DOI
作者梁燕燕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38卷9月第18期
出版日期2023-03-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课标背景下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

梁燕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中学  广西贺州市 546800

摘要:由于时代在不断进步,教育行业也在逐年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其中,最明显的改变就是教师越来越注重对各个学科的有效教学。近些年来,在不断丰富的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教学当中的活动课和选修课逐渐增多,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变多,从而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评价,推动教学模式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讨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有效教学

引言:

在课堂上,老师要倡导“参与”,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课堂上的知识,又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和练习地理知识。因此,要充分发挥地理教师的实际工作经历,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主性,增强他们的整体素质[1]

一、有效教学理论概述

有效教学理论最早来源于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该理论的提出在教育行业掀起了广泛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以学生的学习进步程度为依据的,而学生的学习进步与教师的教学效率有着密切关系,这也就说明有效教学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据了解可知,有效教学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2]。第一方面是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第二方面是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第三方面是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效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给结合上述三点内容进行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

二、新课程理念下进行有效教学的方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塑师生关系

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创造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规划设计。同时,教师要明确自身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学习的主体。其次,教师要从情感出发,重视实践,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地理核心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主动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对教师有足够的信任,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也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前导入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好教师,这也就说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要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如果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毫无兴趣,那么无论教师如何进行教案设计或是采用何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无法得到提高。因此,为了实现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重对课前导入这一环节的设计。无论是在哪一科的教学当中,课前导入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其不仅具有引出新知识的功能,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有效的地理教学时,就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课前导入环节。

例如,在学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高效率地掌握该章节的知识以及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根据该章节的内容,适当地应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例如,在进行《热力环流》这节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将其进行动画展示,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也在不知不觉当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总之,教师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进行课前导入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多媒体发挥了自身真正的价值,也科学合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从而为地理有效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帮助。

(三)巧妙的创设课堂问题

问题的发问与解题在中学地理教育的全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合理的问题设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这种思维方式既能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又能让他们在地理课上对地理有很大的兴趣,从而加深对地理的认识,所以老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的实际意义,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地理老师一起讨论。良好的课堂提问是为学生在课外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的是,课堂上的问题必须要激发学生对未知的世界的好奇心,同时要创造出一系列的冲突,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分析和讨论这些矛盾的情节,这样才能让他们学会主动地去思考。例如,问学生:你会在哪个地点参加野营?靠近水面,还是远离水面?是在树林中,还是在树林的边缘?是在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还是在人少的地方。老师回答这些问题,就能把地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兴趣中。

(四)利用思维导图,强化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地理思维,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更有逻辑,学习过程更有条理。教师需重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开展综合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网络信息的教学方式愈来愈多,学生也能通过电脑、手机了解社会时事,教师可以把网上的热点话题引入课堂,既能开阔学生的思考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一带一路”的相关政策,并基于“一带一路”相关的倡议,对学生进行东南亚地理环境知识的提问,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既能够复习所学知识,也可以联系现实,通过课内外融合,让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得以强化。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式。

例如,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就是一种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整合碎片化的知识点,给学生呈现出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更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让学生的脑海中具有更加清晰的地理空间。例如,教师在地球上的大气的教学中,可以罗列出相同类别的知识点,用直线箭头等标记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结合学生之前积累的知识,最后形成一张完整的思维导图。通过观察思维导图,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空间概念。在大气这个关键词上,同学们可以将与之有关的知识,如洋流、热循环、气压等,分别标注在对应的地方,然后再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知识支系。通过对各知识点的系统归纳,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一套相互联系的知识网,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形成更加深刻准确的记忆。

(五)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地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地理教学的基础。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地理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并以此为条件不断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例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以生活当中常见的雨、雪为例进行讲解。从地理角度上看,雨和雪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充足的水汽,第二个条件则是凝结核,第三个条件是降温的过程,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通过分析雨雪形成的条件,学生可以知道雨也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一部分。教师通过对雨和雪形成的条件进行讲解、模拟演示,学生就可以明白水循环的基本环节。由此可知,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必须联系生活实际,从而为学生创设贴合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空间。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标的地理教学中,我们要从教学实践出发,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方法,在教学前期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霜.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研究[J].家长,2020(16):138-139.

[2]杨学梅.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5):45-46.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