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核心素养教育是基于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创新型教育理念,在践行的过程中逐渐被教育从业者所肯定。所谓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不断探索并完善课堂教学方法的同时,转变课堂地位,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优化课堂模式,并且能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的提升,帮助其完善自身,以此适应社会的发展。
DOI
作者陈慧英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陈慧英

浙江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中心小学

摘要:核心素养教育是基于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创新型教育理念,在践行的过程中逐渐被教育从业者所肯定。所谓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不断探索并完善课堂教学方法的同时,转变课堂地位,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优化课堂模式,并且能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的提升,帮助其完善自身,以此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1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

1.1侧重知识,忽略素质培养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主要还是以考查课本知识为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只考虑到语文知识,并未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作业内容多是回顾课堂讲解的重点,少部分则是难点,如此一来,学生只能巩固语文知识,并未掌握学科的技能。主要原因在于不少教师仍然抱有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课堂讲解的重点是传授语文知识,忽略了技能的培养,在设计作业时,自然也就不会联想到技能的考查和训练。这种情况下,学生长期采取机械式做题的方式完成课后作业,无法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方面,不能提升语文素养,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个体的综合发展。

1.2注重教材,联系实际较少

一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目光过于短浅,一味地关注教材本身,这就导致素材过于局限,作业题目和内容取之于课本,用之于课本,学生难以产生做题兴趣,难以调动主观意识作用在做题过程中,而是把作业当成任务完成,这样自然不能沉浸其中,也就不能形成探究的过程。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学生的运用技能,而非将教材翻来覆地“啃”,教师忽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既得不到延伸和拓展,又无法促使学生主动完成,课后作业发挥不了实际作用,反而加重学生的负担,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久而久之,给课堂教学带来不良影响。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以抽象的形式呈现,根本没有联系到实际,作业的内容比较枯燥,并且模式化、固定化,无法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本能,也难以促进学生抽象与发散思维意识的养成,不利于学生终身受益。

1.3侧重做题,忽略实践操作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考虑作业形式的多变,因此也就没有丰富作业的类型,布置作业的主要形式依旧是书面做题。主要原因在于,不具备创新思想和创造能力,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不够变通,作业根本没有实践活动相关内容。这样,学生做作业的形式也多以解题为主,而且做题比较死板,单一,不具备实验性质,学生无法根据布置的作业形成实践思路,从而带着目的进行动手操作,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意识,更不利于学生养成探究能力。

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2.1在作业中渗透核心素养要素

将核心素养要素渗透到作业之中,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进而实现核心素养的良好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本就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能够在不同的作业中得到有效渗透,在不影响正常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情况下深化作业内涵,大幅提升作业本身的质量,有效发挥作业的作用。教师应当对核心素养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并根据作业本身进行合理调整,适当融入相应的核心素养要素,让作业成为承载核心素养培育重任的关键一环。而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还需要针对性地突出部分重点,要么针对学生不足的地方加强培养,要么针对学生的特长加强引导,为学生的良好学习与成长提供支持。

2.2积极创新作业内容与形式

对作业内容与形式进行合理创新,不但可以为核心素养培育提供更为肥沃的土壤,而且能持续增强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能够长期维持主动、积极完成作业的动力。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观念,以创新的眼光看待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既要与时俱进地将时代发展、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经验相关的内容融入作业之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新颖、多变的形式呈现作业。只有在具有高度创新性的作业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才能得到有效培养与发展,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乃至终身成长而言均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对作业内容与形式加以创新,务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核心素养培育需要,而非为了创新而创新,否则就失去了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2.3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类型

为了保障作业设计的质量,教师一定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和实践,确保学生真正参与到作业的设计、布置与完成之中,而非完全由教师自身把握作业设计与布置的主导权,否则很容易出现作业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脱节的情况,自然会影响作业质量。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充分考虑学生感受,并主动了解学生情况,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沟通,给予学生自由选择作业的权利。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长及发展情况,认真考虑学生的意愿,为学生设计并布置适合他们的作业类型。学生如果长期完成某种类型的作业,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进而影响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他们的思维,导致他们逐步丧失自主意识。而在允许学生自行选择合适作业类型的情况下,学生往往能够在多样化的作业类型中体会到不同的乐趣,感受语文的魅力,拓展思维边界并强化对学习、作业的把控。

3结语

综上可知,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布置直接关系到作业质量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而会影响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把握以及学生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教师需要在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课改背景下,积极创新和优化作业的设计,尽量布置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作业,进而充分发挥作业作用并为教学效果改善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吴珊珊.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2.

[2]徐丽清.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策略[J].天津教育,2022,(12):170-172.

[3]于占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优化作业设计的思考[A].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行业企业教育事业论文集[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21:380-384.

[4]苏诗童.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18):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