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研究

摘要 【摘要】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切入点,探究赏识教育在其中的应用,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亟需创新,文章以两篇课文为例具体阐述了构建赏识课堂的实施策略,包括营造平等互助的课堂氛围、创设生成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多元观点碰撞等。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成效,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动机的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师生关系的改善等方面,本文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DOI
作者杨林
机构地区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4年5月第10期
出版日期2024-05-17(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研究

 

 杨林

湖北省老河口市竹林桥小学

 

摘要: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切入点,探究赏识教育在其中的应用,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亟需创新,文章以两篇课文为例具体阐述了构建赏识课堂的实施策略,包括营造平等互助的课堂氛围、创设生成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多元观点碰撞等。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成效,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动机的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师生关系的改善等方面,本文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赏识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课堂氛围沉闷乏味,师生互动不足,学生参与度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难以调动。以课文《坐井观天》为例,传统教学往往采取"一言堂"的模式,教师对课文字词句段逐一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机会。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缺乏充分了解,教学设计脱离学情实际,难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同时,评价方式单一刻板,过于强调结果而忽视过程,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学习信心和兴趣会逐渐降低。

种种弊端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传统教学模式亟需创新变革。而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和潜能,给予积极的期望和支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赏识教育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推动教学理念的转变,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但理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目前,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将其与语文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效用,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二、构建小学语文赏识课堂的实施策略

赏识课堂是赏识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直接体现,其核心在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互动中成长。构建小学语文赏识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意识,努力营造平等、宽松、互助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鼓励,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生成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表达,通过多元观点的碰撞交流,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要注重个性化评价,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

以课文《精卫填海》为例,教师可以采取几点策略构建赏识课堂:第一,创设"我眼中的精卫"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对精卫形象的独特见解,教师适时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精卫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第二,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悟精卫"不畏强暴、百折不挠"的品质,学会换位思考,体会不同人物的心理状态。第三,设置"我来当小老师"环节,鼓励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展示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在展示中获得自信。第四,进行"赏识评价",对学生在课堂表现中的闪光点给予及时肯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树立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构建赏识课堂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实践中教师应及时总结经验,调整策略,不断提升赏识教育的实施水平,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

 

三、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成效

将赏识教育引入小学语文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首先赏识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在赏识课堂中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挖掘其闪光点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当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时会产生强烈的被尊重和被接纳的感觉主动参与学习的意愿会显著增强。其次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在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得到锻炼和提升综合语文运用能力稳步提高。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领悟语文的独特魅力语文素养的提升水到渠成。

此外赏识教育还对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秉持赏识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学生自然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正面、积极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能够放下包袱敢于展示自我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师生关系的改善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然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部分教师对赏识教育的内涵把握不够准确实施过程流于表面赏识教育的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进步有时难以量化面对课堂教学与应试考核的矛盾一些教师在实施赏识教育时力不从心。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更新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以及家校社会多方合力的共同推进。

 

结论:赏识教育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为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通过构建赏识课堂,营造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创设生成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表达、勇于探究,小学语文教学必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实践证明,赏识教育在提升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动机、培育语文核心素养、改善师生关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科学、系统、有效的实施策略。相信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赏识教育必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娄珂政.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3(06):191-193.

[2]刘红彦.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1(47):41.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