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野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 【摘要】[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件大事。新课标中关于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还出现了新的概念,如: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在新课标视野之下,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如何把改革的理念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达到优化课堂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DOI
作者袁淑娟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课标视野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袁淑娟

安徽省巢湖市城南小学 238000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件大事。新课标中关于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还出现了新的概念,如: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在新课标视野之下“双减”政策出台后,如何把改革的理念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达到优化课堂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

2022年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给我们语文老师带来了很多思考和挑战。新课程核心素养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来确立课程目标的重中之重。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呢?新课标解释是“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如何利用好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是值得每一位老师静下心来思考的。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前人对这个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也非常多这些方法的出现本身就表明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如何从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就是一件有意义而且很必要的工程。

教学过程从来都是一个整体,它由教学中的不同的部分所共同组成。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主观性极强的活动,尤其是语文教学,它对老师的口语表达、肢体语言、形象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另外,它又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活动,教与学是一项互动性的过程,老师在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会受到学生的启发和影响,老师也会不断地进步。最后,老师和学生不是孤立的,他们通过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老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融为统一的整体,他们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使知识不断地流动和增长。教学活动让老师和学生都不再是孤立的单独的个体,他们统一于教学活动这个具体过程。从上看出,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是由语文知识、学生结构和教学结构三个具体结构所组成。

语文知识结构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也是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它包含:字音、字形、句法、写作其他细小的具体知识,这些知识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语文知识让老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之中拥有更广泛的自主性语文知识是一座桥梁,把老师和学生连接在一起。一头连着层次不齐的学生,另一条连着对同一种知识有不同理解的教学活动实施者。对语文知识的领悟、课堂设计、表达、对语文知识的处理体现出教学活动的主观性和创造性。

语文课堂结构由语文知识结构、学生接受结构和教学活动结构三个重要部分所组成,它们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从每一个具体的结构出发。总体上说来,老师要做到胸有成竹,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能够熟练地驾驭语文课堂。同时,在语文课堂上要做到张弛有度,恰当地引导学生。

(一)成竹在胸

能够轻松而熟练地驾驭语文课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语文老师完成大量的准备工作。

梳理单元要素,明确单元目标。传统的单独备一课内容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统编教材了。在大单元背景下,学段与学段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有着联系,承接。单元要素、单元目标在备课时必须要备清楚,备到位并贯穿整个单元。语文教学是一项有针对性的活动老师在上课之前就必须明确课堂上所必须完成的任务,有了目标,就等于课堂上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航向,决定了课堂上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也有明确的方向。在新课标中也反复地提到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只有有了这些大目标和具体的小目标,语文课堂才不会漫无目的。

熟练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多媒体也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成为了课堂教学技术中的重要部分。由于多媒体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和直观性的特点,所以它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老师如何把语文知识转化成文字PPT、一幅幅直观的图片和相应的视频都是需要精心的构思。如何把先进的技术恰当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都是需要精细的安排。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一个很好的效果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多媒体的运用也是属于教学设计中第一个部分,但是,在这里最主要的是说课堂的整体结构,包括导入、发问、板书等环节,一个很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就是一堂课做好了良好铺垫。对课堂问题的设计、授课的步骤同样需要精心安排,这些都是让语文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所必须要做的工作。

(二)有张有弛

只有把前期工作做好了,在课堂上才会轻松面对。在课堂上,要取得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要充分准备,另外就是要有张有弛,能够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和转换。

第一、创设学习情境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要求,“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语文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必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之下才会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老师是课堂的掌控者,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感受他们的情绪,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营造出一个个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情境。这对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加强整合学科知识、技能的碎片化已经影响到学生对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了。所以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就要注意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对学习内容、方法、资源的整合。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各个部分不能生硬的割裂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会读、乐读,从读学写,以写促读,不断提升读写能力,并会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教师传授的不只是单一的课文知识,还会有其宽泛的相关内容和可能存在的演变发展。这对教师来说是巨大的知识考验。

第三、张弛结合。上课是一件很严肃而认真的过程,老师即使是用很平常的语气、姿态,也会让课堂的气氛变得很紧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语文具体知识,适度地释放课堂,创造真是的情境,让学生学起来更加自然更有体验感,而不是陌生感,学习效率会提高。

语文课堂,是一项主观性的创造活动。正是由于它富有极强的主观性,所以对课堂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老师不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修养,同时更要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沟通,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基础、接受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在课后做好一系列的知识反馈工作,及时了解学生最新的情况。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只有老师准备了充足的语文及相关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让三者相协调并统一于课堂,才能够让语文课堂富有生机、活力,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