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陈妤颖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金华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理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旨在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存在脱节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脱节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无法灵活运用。许多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仍然停留在知识层面,未能将核心素养有机融入其中,造成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种脱节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使得语文教学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存在偏差,未能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导致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难以有效落实。有些教师虽然在教学计划中提及核心素养,但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却未能将其真正融入,致使核心素养的培养流于形式。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还使得学生难以形成全面的语文素养。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其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的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需求,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采用灌输式、讲解式的教学模式,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囿于传统观念,对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存在抵触心理,未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中却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技巧,导致创新流于表面,难以真正提升教学质量。这种创新不足的状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使得语文阅读教学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积极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其全面的语文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全过程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核心素养的要求,将其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教师应深入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方面,并将这些要素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与核心素养的关联,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具体而言,文化自信的培养可以通过选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读本,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则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任务来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尝试进行文学创作来实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多维度的教学目标体系,将知识、能力和素养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设计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涵,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知识传授,而是真正实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阅读能力
创新教学方法是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主动阅读能力。可以尝试引入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建构知识,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创新教学方法。设计主题阅读项目,让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广泛阅读,并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方式深化理解,培养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设计“家乡文化探索”项目,引导学生阅读与家乡相关的文学作品、历史资料,进行实地调研,最后以多种形式(如小报、演讲、微视频等)展示学习成果。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其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小组阅读任务,鼓励学生在团队中分享阅读心得,共同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采用“拼图法”,将一篇长文分成几个部分,每个小组成员负责阅读和理解一部分,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讲解和讨论,最后形成对整篇文章的全面理解。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阅读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优化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以准确评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和知识掌握程度,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该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方面,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状况。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质性评价。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作品分析、口头汇报、自评互评等,以全面捕捉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还可以引入档案袋评价、任务单评价等新型评价手段,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和成长历程。通过这种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还能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依据,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结语: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教师持续探索和实践。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体系等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吴意玲.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信息技术与群文阅读教学融合实践研究[J].语文世界,2024,(26):89-90.
[2]杨海燕.指向语文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名师在线,2024,(25):64-66.
[3]王国露.组织高效语文课堂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J].安徽教育科研,2024,(2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