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让学生在关联中学习小学数学

摘要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数学素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将数学概念孤立呈现,导致学生难以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影响了学习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结构化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关联中学习小学数学。通过构建概念图谱、设计情境问题、开展小组讨论以及实施跨学科整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DOI
作者汪丽
机构地区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4年18期
出版日期2024-10-1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结构化:让学生在关联中学习小学数学

汪丽

湖北省鄂州市临空经济区实验学校小学部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数学素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将数学概念孤立呈现,导致学生难以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影响了学习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结构化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关联中学习小学数学通过构建概念图谱、设计情境问题、开展小组讨论以及实施跨学科整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关键词:结构化;小学数学;关联

 

一、构建概念图谱:可视化数学知识结构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构建概念图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学工具,它能够有效地可视化数学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概念图谱,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通过概念图谱展示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这种可视化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易懂

构建概念图谱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深度学习的方式,它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参与到概念图谱的创建过程中,让他们通过讨论和合作来确定概念之间的联系这种参与式学习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可以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概念图谱,这种动态的学习过程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灵活而全面的数学知识体系通过长期使用概念图谱,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设计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联系

设计情境问题是一种将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有效教学策略,它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在设计情境问题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场景,使问题既有挑战性又不会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以圆为例,设计一个制作披萨的情境问题,让学生计算不同大小披萨的面积和价格,或者设计一个自行车轮胎行驶距离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通过解决这些与圆相关的情境问题,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发现不同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几何与代数、数与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在计算披萨面积时,学生可以发现圆面积公式与π的关系;在计算自行车行驶距离时,学生可以理解圆周率的实际意义这种发现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数学知识网络同时情境问题的解决过程也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如通过实际测量、使用公式计算或者借助图形软件等,并在解题后进行反思和总结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圆及相关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元认知能力

 

三、开展小组讨论:促进数学思维的交流碰撞

开展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交流和碰撞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参与度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观点,并在互动中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这种协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还能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分享不同的解题策略,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时,需要精心设计讨论主题和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贡献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还需要适时引导讨论的方向,确保讨论围绕核心数学概念展开,避免偏离主题

小组讨论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过程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误区,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小组讨论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元认知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反思和评估自己的想法,这种自我监控和调节的过程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通过长期参与小组讨论,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还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延伸到课后学习和家庭作业中,形成一种持续的、互动的学习模式

 

四、实施跨学科整合:拓展数学应用的广度深度

实施跨学科整合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拓展数学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知识体系通过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几何时,可以结合艺术课程,让学生探索数学在建筑设计和绘画中的应用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普遍性和实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跨学科整合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的实际意义,从而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教师在实施跨学科整合时,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确保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到不同的领域中

 

结语:结构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视角,使他们能够在关联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通过构建概念图谱、设计情境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和实施跨学科整合,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还能发展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教师的持续努力和创新,但其潜在的长期效益是巨大的随着这种方法的推广和完善,未来的小学数学教育将更加有效、有趣且富有意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伯囡.结构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探析[J].小学生(上旬刊),2024,(08):49-51.

[2]霍兴清.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探索[J].数学教学通讯,2024,(22):72-73.

[3]陈家铭.结构化:让学生在关联中学习小学数学[J].数学教学通讯,2024,(19):56-57.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