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深入改革,针对性的教学越来越被重视,开展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设计,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是初中阶段所设立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这门课程有着极强的社会实践性。基于这种特点,教师可以借助社会生活化,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和创新,从而让学生学习兴趣更高,学习效果更好。本文理论联系实际,以部编版教材为例,就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生活化教学创新进行研究。
DOI
作者隆金涛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期
出版日期2023-04-03(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隆金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教育局 830002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深入改革,针对性的教学越来越被重视,开展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设计,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初中阶段所设立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这门课程有着极强的社会实践性。基于这种特点,教师可以借助社会生活化,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和创新,从而让学生学习兴趣更高,学习效果更好。本文理论联系实际,以部编版教材为例,就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生活化教学创新进行研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社会实践

初中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旨在是让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塑造期的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具有道德是非标准,了解和熟悉社会运行的初步规则。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课堂授课很容易枯燥,不利学生掌握这门课的授课内容。本文就结合社会生活来进行创新性授课研究。

   1.课堂导入生活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开展的初始环节,把学生的专注点从其他方面或课程转移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来,同时通过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专注度,更加方便有效地进行课堂授课工作。巧妙的课堂导入可以极大节省授课付出,提升课堂授课效果。

例如在进行友谊与成长同行这节课的时候授课之前可以提问学生你们在校内和校外有朋友吗交往了多久怎么评价你的朋友带给你的好处和烦恼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开阔视野拥抱世界的阶段友情是他们需要和憧憬的可能存在着部分同学不知道如何交往朋友和增加朋友的友谊学生对这个问题很关注也有兴趣参与这样的学习和认知。多提问几个同学,不同的同学拥有的朋友多少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生对友谊的看法也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一样的观点和疑问。而这些都是可以让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友谊的好方法。掌握好这个提问、学生分享自己观点的课堂引导环节,可以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度,更高效开展课堂授课。

   2.教学内容生活化,增加学生学习深入度

生活化是很具体的,某个生活化的片段可以给人带来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身体感观感受,这是不同于抽象知识的学习。道德与法治讲述的就是人类社会的现象和规则,这门课来源于实际生活,是对人们更好生活的总结和提炼,提炼结果成为人类智慧文明结晶,方便其他人学习,从而传递人类文明,让这个社会更好存在和发展。

例如,在讲授“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节内容时,我们就可以结合设计生活,划分不同的圆,每个个人和集体都可以看作一个圆,这样一来,大圆中有小圆,小圆和小圆也可能有着交集。班级内的每个同学都可以看作一个圆,每个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和别的同学交流和沟通的时候,会有着自己的爱好和习惯,而班级可以作为一个圆,有着他的运作规则,所有的班级又组成了学校这样一个大集体。而规则呢,存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之间。为了班级更和谐,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这个时候,班级会出台一些规则,而这些规则对集体是有好处的。同样,整个社会也是如此。明白了这个道理,可以让学生就生活中碰到的某个规则,比如课堂纪律、交通规则等,说出这些规则设置的目的。

现实生活和授课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所了解的现实生活明白本章授课内容,又通过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来应用于现实社会生活中,帮助学生成长。

   3.课后实践生活化,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脱胎于社会生活自然也提倡学生从时间有限的课堂学习走向丰富的课后活动中讲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时不仅要布置课后作业更要组织学生举办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比如学生家庭相互访谈社会单位的参观等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各类社会活动实践中直观了解和学习有关的道德或法治方面的内容。这种立体型、具体化、多维度的学习对于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建立和形成能够起到良好作用。

例如,在讲授完“责任与角色同在”这节课程后,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参观和访谈彼此学生家长,了解在家庭的建立和维持的过程中,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分别担当了什么角色,承担了什么责任;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养老院,了解国家在赡养这些无经济和独立生活能力的老人方面承担着的责任,地方政府和国家在这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同样的,讲授完“建设美丽中国”这节课程后,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有关国防和科技单位,了解在我们国家有这样一部分人通过个人无私奉献、确保国家国土安全和经济发展。课后的实践活动对于完善授课环节、强化授课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结束语:

总的来说,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有着较强的社会实践性,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在道德与法治生活这门课教学活动中,通过课堂导入、课堂授课内容和课后作业这些授课环节的生活化创新,可以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深入度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通过生活化教学创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更好地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李雪莲.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22(12):28-30.

   [2]朱学歌.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J]. 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22(4):69-71.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