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黄燕萍
广西灵山县檀圩镇中心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 535413
【摘要】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幼儿的教育关注也有所提升。尤其是幼儿园的教学不仅要保证幼儿能够对生字有简单的认识,还要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综合地提高幼儿的素质。幼儿园与家庭进行结合教育需要,尊重幼儿的权利和参与,发挥网络交互沟通的优势,丰富家园共育活动的内容。这样既能给予幼儿更多的关注度,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够为幼儿后期的发展创造条件。
本文就家园共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家园共育 幼儿良好行为 策略研究
【正文】教育的基础来源于家庭的教育,而幼儿阶段的教育一方面是幼儿园的教学,另一方面就是家长的教育,因此学校和社会教育应该相互辅助。尤其是幼儿平常的行为习惯不能仅仅依靠幼儿园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理应告诫学生一些道理。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受到影响,环境和教育三个因素方方面面所产生的,而在这三个因素当中,学校和家长起到决定性的引导作用。俗话说环境能够改变一个人,尤其是幼儿的成长阶段,生活的家庭环境和学校里的学习环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育必须与学校和家庭共育的方式来进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幼儿充分地参与其中,为家园模式保驾护航,来发挥家园模式教育的价值。在幼儿园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来健全幼儿的人格,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健康,保证幼儿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尊重幼儿的权利和参与,让幼儿充分地参与
在幼儿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比较危险的存在就是幼儿的习惯是父母,及幼儿园强迫养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身心会受到伤害。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要尊重幼儿的权利和参与。不能强迫幼儿去做,去执行一些行为的规范,这种约束是非常可怕的,而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要让幼儿觉得自己才是行为的主人,让幼儿能够去发挥自己作为主人的这个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是要让幼儿觉得这是他所期盼的一个好的习惯,对他帮助很大,有意识地来进行行为的约束。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幼儿园需要让幼儿充分地参与到其中,而不是强迫幼儿去按照成年人的标准化去实行。
例如:以注意“卫生”习惯为例,幼儿园在讲解这个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们知道注意卫生和不注意卫生两种情况所带来的后果会产生哪些影响。首先,在这种情况下和家长进行沟通,多方面来关注幼儿注意卫生的现象。在校期间当幼儿上过厕所或者在玩儿完游戏之后,教师要强硬地让幼儿来进行洗手,花费较多的时间来紧盯幼儿必须上厕所玩游戏之后洗手。其次,幼儿园老师可以和家长沟通,当幼儿在家期间,家长要帮助幼儿建立上完厕所要洗手的这个卫生习惯。最后,经过长时间的幼儿园和家长双方的努力,之下可以适当地放宽对幼儿的管理,让幼儿能够有意识地有注意卫生的这个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给予一定的鼓励。
二、发挥网络交互沟通优势,为家园共育模式保驾护航
由于大部分家长的教育空间和时间非常有限,从而忽略了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为了确保充分地掌握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和家长必须进行及时的沟通才行,仅依靠幼儿园教师单方面的教学,无法保证幼儿在家能持续进行行为的规范。因此,在家园共育的活动中,教师需要发挥网络交互沟通的优势,督促家长进行对幼儿在家庭里面的指导教育。毕竟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行为是不受约束的,尤其是在脱离了教师的管控之下,只有正确的教育才能够保证幼儿有一个好的习惯。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的接受程度又有限,那么教师就需要对家长的教育进行沟通,用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来时时刻刻给幼儿起到良好的示范。
例如:幼儿阶段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为了加强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家长沟通选择。首先,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微信以及钉钉这种软件上和家长来创建群聊,通过网络上的一些科普安全意识的视频发放到班级群内,教师在学校为学生科普之后,要求家长也要按照视频内的为幼儿讲解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家长在有效的教育空间内,和幼儿用玩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幼儿有加强安全意识的想法。最后,家长和幼儿教师可以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和幼儿进行互动,告诫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学校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触碰一些插线,一些电源,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这样一来,才能够真正地达到为家园共育模式的落实保驾护航。
三、丰富家园共育活动内容,发挥家园共育教育价值
幼儿的性格对未来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幼儿早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必须重视幼儿心理的发展需求,尤其是人格,情感还有自我的态度,必须通过生活实际来丰富幼儿的情感。所以,在幼儿教育家园共育的模式中,就必须丰富家园共育活动的内容,老师要帮助家长改正错误的教育观念,帮助幼儿在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尤其是大部分家长对幼儿的要求过高,从学前教育就开始卷,直接屏蔽了幼儿爱玩的天性,忽略了幼儿更多的心理建设。因此,就需要改正这种教育思想,通过家园合作,力求在教师和家长的配合下来发挥家园共育教育的价值,引导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养成与幼儿多交流的习惯。
例如:在家园合作共育的过程中,幼儿园可以组织开展一次“亲子活动”,要求每个孩子的家长都必须到场参与其中。首先,在活动中,家长们要扮演一个给孩子付出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为学生做一顿饭,或者是为学生叠一个纸鹤,为学生扎头,为学生穿衣服都行。其次,在家长们做完这些事情之后,孩子需要走到家长面前为家长擦汗,并对自己的家长说“您辛苦了”,让幼儿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最后,教师要对家长进行引导,在活动的最后环节,让家长和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交流,以此来丰富此次活动的实践内容。这样一来,不仅发挥出家园共育模式的价值,最重要的是还能够引导家长与幼儿的正确沟通,保证幼儿能够产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填补幼儿内心的情感需求。
【结束语】综上所述,幼儿人格的发展与学前教育密不可分,与家庭教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家长和老师需要尊重幼儿的权利和参与,让幼儿充分地参与。要发挥网络交互沟通的优势,为家园共育模式保驾护航。还要丰富家园共育活动的内容,发挥家园共育教育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实施双免教育,从而推动家园共育教育的发展,从而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贾永珍. 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J]. 读写算, 2021, (32): 43-44.
[2]张红霞.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J].前卫,2023,(32):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