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析

摘要 【摘要】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实验型、生活化、具象性和问题型教学情境,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化学素养和解题能力。实验情境让学生直观理解实验条件和现象,生活化情境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具象性情境帮助学生克服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而问题情境则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情境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能使化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化学知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DOI
作者杨静波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4年10月第20期
出版日期2024-11-1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析

杨静波

四川省眉山市丹棱中学校

摘要: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实验型、生活化、具象性和问题型教学情境,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化学素养和解题能力。实验情境让学生直观理解实验条件和现象,生活化情境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具象性情境帮助学生克服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而问题情境则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情境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能使化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化学知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一、构建实验型教学情境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环节至关重要,它是该学科的基础所在。构建实验型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条件与现象,从而深刻理解核心知识点。同时,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解题能力和化学素养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在教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铁及其化合物”时,为加深学生对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理解,我精心构建了实验情境。首先,通过课堂演示,我向学生展示了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随后,我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亲自体验铁离子与亚铁离子之间的转化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反应原理,帮助他们逐步构建起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此外,我还利用微课视频展示了铁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变化,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实验视野。通过这种实验情境的构建,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验技能,还提高了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能力。

二、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融合生活实践与化学知识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策略。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赋予化学课堂鲜活的生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助力他们积累实际应用的化学经验。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熟知的生活元素及引人入胜的化学现象,巧妙设计情境,引领学生深入探索化学的奇妙世界,从而培养其以化学视角洞察并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1]

例如,在教授必修第一册“铁及其化合物”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生活化学意识,我设计了如下生活化情境。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如铁锅、铁钉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铁制品为何会生锈,以及如何通过化学方法防止铁生锈。同时,结合铁制品的生锈过程,讲解铁与氧气、水等物质的化学反应原理,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这种情境创设方式不仅提升了教学的生动性,还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比如,在教授必修 第二册“氮及其化合物”时,可以构建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我从生活中常见的含氮物质入手,如氮肥、食品包装袋中的氮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中的氮元素以何种形式存在,以及它们在生产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通过展示氮肥的使用过程,讲解氨的合成、硝酸的生产等化学知识,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同时,结合食品包装中使用氮气防止氧化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氮气在化学性质上的稳定性,并探讨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用化学视角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还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这些知识。

三、构建具象性教学情境

在化学教学领域,学生面临的一大挑战在于理解抽象概念,诸如复杂的化学理论和专业术语,这些构成了学习进阶的基石。传统教学方法,如单纯的板书和口头讲解,常难以使学生形成深刻而清晰的知识框架,阻碍了他们对化学深层次的理解。为破解这一难题,情境教学法应运而生,它通过精心构建的具象化学习场景,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为学生搭建起连接抽象概念与实际应用的桥梁。在实施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凭借其强大的表现力与多样性,成为创设这类情境的首选工具[2]。教师不仅能亲手设计富有创意的多媒体课件,还能巧妙融合来自优质在线教育平台的资源,以此弥补个人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的局限,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化学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

例如,在必修 第一册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原子结构的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过于抽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了原子的三维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原子核、电子云等关键结构都以具象的形式呈现,使得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原子的内部构造。同时,通过动态演示电子在电子云中的运动轨迹,帮助学生理解电子的排布规律。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构建问题教学情境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构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学情境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至关重要。教师应当基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学情,精心设计问题序列,诱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主动探索、热烈讨论,借此途径深化他们对化学原理的认知。这种问题情境的构筑,不仅能有效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锻炼其思维深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在教授必修第一册“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时,我创设了问题情境。首先,我提问:“大家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常见的物质吗?它们是如何分类的?”学生纷纷回答,如水、空气、金属等。接着,我进一步引导:“那么,这些物质之间能否相互转化呢?比如,水能否变成氢气或氧气?”学生开始思考并讨论。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展示了相关实验,如电解水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水是如何转化为氢气和氧气的。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不仅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还理解了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从而提高了化学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情境教学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教师应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法,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推动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朱伟.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15):131-133.
  2. 曹世梅.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3,(10):146-148.
  3. 陈惠华.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高考,2024,(12):124-127.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