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下的幼儿园项目化学习实践
郑佳梦
柯桥区浙光幼儿园
一、前言
在深度学习理念下,幼儿园的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它强调以幼儿为中心,通过自主探究和成果展示等形式,促进幼儿知识和经验的深度建构。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需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并引导幼儿通过积极的探究实践来掌握学科核心知识。
二、项目式学习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意义
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项目式学习起源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或任务,强调在真实情景下进行探究,涉及的内容与幼儿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户外游玩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2.培养幼儿的科学家精神。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给予幼儿充分的选择权与发言权,像科学家那样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逻辑,在主动探究、反思修正、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真实的学习成果。
3.促进幼儿项目思维形成。
项目式学习不是主题活动的简单整合,而是基于真实情境下的系列学习任务与体验。不管什么内容的项目式学习,最終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项目思维能力,即如何做好一件复杂的事情的能力,对于幼儿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三、幼儿园项目化学习的实施策略
1.问题驱动的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提出驱动性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例如,在“影子的秘密”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幼儿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从而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行为。通过问题驱动,幼儿不仅能够学习到光与影的科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路径的自主探究:
在项目化学习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学习路径,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支持幼儿的探究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节奏进行学习,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成果展示与交流:
项目化学习的最终成果通常是具体的项目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绘本、手工艺品、表演等。通过成果展示,幼儿可以与同伴分享学习经验,进行交流和反思,从而深化知识的建构。成果展示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还能通过交流和反馈,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4.教师的支持策略:
教师在项目化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支持和引导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示范、反馈等方式,帮助幼儿在探究中不断前进,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的支持可以帮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同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帮助,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5.整合单元教学:
项目化学习可以与单元教学相结合,将主题与其他学科如艺术、数学、科学等整合起来,通过设计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连续性活动,让幼儿在尝试、探究、体验中形成完整经验。通过单元整合,幼儿能够在不同领域中建立联系,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6.利用户外资源:
户外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户外进行探索和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户外学习能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增强幼儿的体验感,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7.细化项目任务:
教师可以将复杂的项目任务细化,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幼儿逐步完成,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通过细化任务,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参与学习,这有助于确保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感,并逐步建立起完成复杂任务的信心。
三、总结
通过这些策略,幼儿园的项目化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经验认知,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而且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根据幼儿的不同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