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过渡环节中的消极等待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 过渡环节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过渡环节应根据《指南》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计。过渡环节不单单是只是活动与活动之间的缓冲,而是重要枢纽。一日生活皆教育,过渡环节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好的教育契机。如何消减过渡环节中的消极等待更好的组织好过渡环节也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
DOI
作者赫香勤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幼儿园过渡环节中的消极等待研究

赫香勤

东莞市樟木头镇实验幼儿园

摘要:

过渡环节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过渡环节应根据《指南》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计。过渡环节不单单是只是活动与活动之间的缓冲,而是重要枢纽。一日生活皆教育,过渡环节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好的教育契机。如何消减过渡环节中的消极等待更好的组织好过渡环节也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

关键词:  过渡环节  等待   消极等待   

选题背景:

过渡环节,泛指一个活动和另外一个活动衔接的中间阶段。如:早操的入园,室内外游戏之间、喝水如厕前后、午饭午睡前后、离园前等一系列的活动都可以纳入到过渡环节中。“一日生活皆教育”,过渡环节作为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存在着很多重要的教育契机,如何开展组织好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也在考验着老师的综合能力。如果教师不能组织好过渡环节,不仅会影响下一个活动,还会造成幼儿的消极等待。适当的等待会锻炼幼儿的耐心、自控能力,但是过度的等待就变成了消极等待,幼儿的消极等待不仅不利于幼儿好习惯的养成,更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那么如何消减过渡环节中的消极等待呢?我想结合我的工作经验对幼儿园过渡环节中的消极等待做以下研究

  • 过渡环节中的消极等待的现状研究

什么是过渡环节呢?幼儿园在一日生活中有:生活、学习、游戏、运动等环节。而在这些活动之间有承上启下的环节称为过渡环节。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是不可缺少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幼儿好习惯的养成具有深远的意义,而这些过渡环节往往被我们老师所忽视,幼儿在过渡环节中消极等待,不仅容易让幼儿造成不良情绪,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也容易存在安全隐患。那么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有哪些呢?如:从晨间来园开始——集体活动中等待教师一个一个的回答——喝水、如厕——户外集体游戏——午饭午睡前后——放学前等一系列活动。如:在进餐和午睡这两个环节中,教师对幼儿的安排相对来说是比较宽松的。先吃完午饭的幼儿可以进入活动区角玩玩具或者看幼儿绘本,先整理好的幼儿可以去喝水、上厕所等。那么此时幼儿的等待都是积极的。但是睡前的如厕、喝水的环节中,较多班级会让幼儿集体如厕、喝水,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较多人数必然会造成幼儿不必要的等待,这个等待是消极的。下面我将举几个案例来说明过渡环节中消极等待的现状。

1.幼儿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的消极等待有哪些

(一)以小五班幼儿晨接、午餐后的过渡环节为例

案例一:

晨接环节,班主任在门口进行二次晨间活动,其中一位老师在喝水和玩玩具的幼儿之间走动,当老师帮助正在喝水的幼儿接水时,正在教室玩玩具的幼儿就开始摔打玩具,并在教室里拿着玩具跑来跑去,你追我赶。有的幼儿不喝水,也不玩玩具坐在自己座位上发呆,等着老师喊过去跑步。

案例二:

这是一节美术活动,当老师给幼儿讲述完本节课要画的内容后,所有的幼儿开始安静的画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一部分幼儿还在投入的完成自己的作品,一部分幼儿完成作品后开始三三两两的欣赏别人的作品,一边小声的评价。一些幼儿则在教室到处追赶,在厕所玩水,搞得里里外外一片狼藉。

案例三:

区域活动后,所有的幼儿集体到教学区域等待吃点心,老师叫一组幼儿去洗手,剩下的一组幼儿开始坐立不安,有幼儿两两小声的议论,个别会大声的叫喊。当第一组回来,第二组去洗手时,第一组的幼儿也是由坐立不安到窃窃私语再到大声吵闹,随后等到第一组吃完点心后,第二组的幼儿一大部分未吃完,第一组的幼儿开始大声吵闹,有的幼儿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在教室你追我赶,打打闹闹,教室一片狼藉。

案例四: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老师正在组织大部分整理好的小朋友,一部分幼儿未整理好,有的在喝水,有的在上厕所,这时整理好的幼儿背着水壶在教室外面等的有点烦躁起来了,叫喊着,你碰我一下,我打你一下,开始相互打闹。

二、过渡环节中消极等待的影响

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的消极等待存在日常过渡环节的各个方面,如上述案例中的,晨接、集体教学活动、户外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等系列活动中,幼儿的消极等待不仅浪费良好的教育契机,更是对幼儿的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三、造成过渡环节中的消极等待的成因分析

  • 教师原因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时间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时间。”许多老师将此错误的理解为要压缩过渡环节的时间。如:上述案例三中,方法单一等且等待时间过长。我们经常会这样无意中组织幼儿如厕,虽然这样做确实有部分幼儿会有序进行,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剩下来的一部分孩子在消极等待,这种不必要的集体如厕现象是要竭力避免的。在随后的吃点心过程中也是分组吃点心。如果吃完点心的幼儿无所事事,等待实践过长,幼儿就会漫无目的“找事做”,满教室跑、大声叫喊。

    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契机,有计划、有目的对幼儿进行引导教育。在案例四中,户外活动前,提前整理好的小朋友在等待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组织、引导幼儿,而不是让幼儿无所事事的等待。

  • 环境创设

环境创设也是过渡环节中幼儿消极等待的因素之一。如:案例一中的幼儿来园后,幼儿拿着玩具到处跑、叫、追赶。如果每个区域能设置的丰富多彩的教玩具,幼儿将会把心思投入其中,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幼儿的消极等待,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专注能力。

  • 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比如早上的入园晨接活动,有的幼儿随后能够投入的玩玩具,有的幼儿会无所事事安静的等待,等待教师的安排。在案例二中,幼儿的绘画时长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儿画的快,有的幼儿画的慢,而画的快的幼儿在教师安排的下一个活动前会处于一个消极等待。幼儿的个体差异也是造成过渡环节中消极等待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家庭因素

 “一日生活皆教育”生活处处有等待,学会等待也是一种好的行为习惯。在家庭中和家人的相处,家庭的引导也非常重要,毕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四、消解过渡环节中消极等待的对策分析

(一)教师原因

实际操作与计划操作脱节,教师一日生活计划与实际总是脱节的,所以老师要科学的设计周计划,不需要很花哨或难以实施的计划,只要结合指南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便可以计划设定。其次教师要有目的的教学计划。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手段来实现它积极的教育价值。比如:教师可以在一些过渡环节中讲一讲笑话,和幼儿一起猜猜谜语,或者做一些手指游戏等。

(二)环境创设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打造适合幼儿玩的区角,真正让孩子玩起来。这样饭后,放学前便可以让幼儿进入区角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开放活动区域,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自由探索,从而不会让幼儿漫无目的的等待。

(三)幼儿的个体差异

作为老师,面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比如早上来园时可以让内向的幼儿帮保育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与此同时也可以多和老师沟通。

(四)家庭因素

一个温暖的家,是让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滋养良方。家庭教育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养成不急不躁的好性格,减少幼儿个体之间的个体差异。

等待环节是一日活动中的驿站,是中转站、衔接的、过度的、也是休息调整的。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在过渡环节中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主、有序的分为,从而避免幼儿消极等待。

 

参考文献

[1]《幼儿一日生活中消极等待现状及对策分析》,2017年40期

[2]《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消极等待的研究》学位论文 贵州师范大学 2016

[3]《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现状研究》学位论文 浙江师范大学 2017

[4]《谈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组织》,学术期刊《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年39期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