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历史自信的必要性和对策

摘要 【摘要】摘要:技工院校学生应该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历史自信的重要性体现在传承历史文化,塑造正确的历史观;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社会和谐,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三个方面。对于学生历史自信的增强,可从培养历史认知,增强历史情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批判思;加强革命历史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方面着手。
DOI
作者杨婵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12月24期
出版日期2024-01-15(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谈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历史自信的必要性和对策

杨婵

江门市技师学院

摘要:技工院校学生应该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历史自信的重要性体现在传承历史文化,塑造正确的历史观;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社会和谐,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三个方面。对于学生历史自信的增强,可从培养历史认知,增强历史情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批判思;加强革命历史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方面着手。

关键词:技工院校学生  历史自信  历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中,鲜明提出了“历史自信”这一概念并作出深刻阐释。他强调:“《决议》既回顾了党百年恢宏壮丽的奋斗历程,又阐述了党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充分显示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信,向党内外、国内外展示了一个百年大党的清醒和成熟”,“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都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技工院校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力量,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历史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历史自信的必要性

(一)传承历史文化,塑造正确的历史观

技工院校学生肩负着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的历史自信,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的持续性。通过深入学习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掌握文化传承的方法和技巧,为未来的文化发展和创新奠定基础。同时,历史自信是帮助学生塑造正确历史观的关键。通过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可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这种正确的历史观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下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以及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

(二)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的历史自信,可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激发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这种自信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文化活动,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并且历史自信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祖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的了解,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成就。这种自豪感可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三)促进社会和谐,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历史是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了解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增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的历史自信,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共性,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并且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和国家建设。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做出更加有意义的成就。

二、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历史自信的对策

(一)培养历史认知,增强历史情感

培养学生的历史自信,首先需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历史认知。学生需要了解并理解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基本要素,掌握历史发展的主线和支线,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同时,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历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全面、客观、准确的历史认知,避免片面或错误的历史解读。学生与历史的情感连接是培养历史自信的重要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情感丰富的历史人物、感人的历史事件等,引导学生产生共鸣,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历史主题的活动,如历史剧表演、历史文物展览、历史讲座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增强对历史的感受和理解。

(二)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批判思维

技工院校学生应该建立正确的历史观,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要具备唯物史观,掌握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受到虚假信息或错误观点的干扰。同时,还要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不轻易进行片面评价或简单化处理。批判思维是培养学生历史自信的关键能力。学生需要学会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不盲目接受或拒绝任何观点。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同时,可以引入不同的历史观点和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提高他们评价和分析历史的能力。

(三)加强革命历史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技工院校学生应该加强革命历史教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要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难困苦为祖国为人民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学习革命先烈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邪恶势力面前不屈服、百折不挠奋力拼搏的精神,学习革命先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爱护群众的优秀品质等。通过革命历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做到时刻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同时技工院校学生应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财富。要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和要义,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诗词歌赋等。同时,还要积极推广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总结历史是为了使全党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提高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地办好当前的事情” 。技工院校学生应该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积极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静.加强技工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19(24).

[2]卓玥、孟笑飞.新时代大学生历史自信培育探析[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1(02).

[3]刘芳、陈信铖.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意义和实践路径探析[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22(09).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