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廖婧雯
德阳市罗江区新盛镇小学校
摘要:在新时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这些核心素养的形成,将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如何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关键之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从而提升其思维能力。
以《少年闰土》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闰土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闰土的特点和品质,以及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提问:“闰土在文中描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他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闰土的行为和情感,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最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你认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从文中哪些细节可以体现出来?”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闰土的性格和品质,培养他们的判断和评价能力。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问题的合理性和启发性,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问题。同时,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外,问题的设置应具有层次性和引导性,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深度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这些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资源。教师应当深入挖掘这些资源,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画面美和意境美,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以《春夜喜雨》教学为例,这首诗以春雨为载体,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品味和想象,让他们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情感。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品味其中的押韵和平仄。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语言美,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精炼和生动。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挖掘诗歌的意境美,如“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阅读学习中不断挖掘和感受美的元素,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度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品味阅读文本中的美育元素,让学生感受语言美、画面美和意境美等不同形式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结合实际情境,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情境教学是促进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绝佳方法。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真实情境的创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体验其中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感知和应用能力。
以《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这篇文章详细描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场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一氛围,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如播放老北京春节的传统音乐和影像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春节氛围。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春节经历,并鼓励他们分享。有的学生说:“我们家过春节的时候,会贴春联、放鞭炮,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看春晚。”也有学生说:“我和家人会去逛庙会,看舞龙舞狮表演,品尝各种小吃。”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描述的老北京春节的习俗和场景,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课文中的内容,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描述的春节习俗与自己过春节的经历有何不同。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各地春节习俗的多样性,拓宽他们的视野,并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总之,通过结合实际情境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助力他们全面提升语言能力。
四、挖掘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体验,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意。
以《故宫博物院》一课为例,这篇课文详细介绍了故宫的历史、建筑和文化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如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物珍藏等,引导学生了解故宫作为中华文化重要代表的独特地位。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故宫的实景照片、文物图片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故宫的壮丽和文化的厚重。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故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
总之,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交流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文化元素的引入,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深度挖掘教材、结合实际情境以及挖掘文化元素等多种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意识、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淑婷.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23,(23):83-85.
[2]卢玉英.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启迪与智慧(上),2023,(03):15-17.
[3]李青.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智力,2023,(21):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