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为主体的中小学跆拳道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 【摘要】跆拳道作为一项集健身、自卫、礼仪于一体的体育运动,近年来在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教学为主体的视角, 探讨了中小学跆拳道发展的策略。通过分析跆拳道课程在学校体育中的定位与作用,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以促进跆拳道在中小学的普及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
DOI
作者尹成德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22期
出版日期2024-12-15(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基于教学为主体的中小学跆拳道发展策略研究

尹成德

韩国启明文化大学校  110034

摘要:跆拳道作为一项集健身、自卫、礼仪于一体的体育运动,近年来在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教学为主体的视角, 探讨了中小学跆拳道发展的策略。通过分析跆拳道课程在学校体育中的定位与作用,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以促进跆拳道在中小学的普及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以教学为主体;中小学跆拳道;发展

引言:近年来,跆拳道在中小学逐渐受重视,其内外兼修特质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但教学存在师资不足、设施缺乏、内容单一等问题。本文从教学主体视角出发,探讨中小学跆拳道的发展策略,以期促进其普及与提高。

一、跆拳道课程在学校体育中的定位与作用

1. 跆拳道课程顺应学校体育的目标

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是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与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跆拳道课程完全符合这些目标要求。通过腿法练习、攻防练习、趣味性小游戏等,学生不仅能掌握跆拳道的基本技能,还能在实战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培养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品质。同时,跆拳道强调“礼义廉耻、克己忍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和社会交往能力。

2. 跆拳道课程顺应学校体育的内容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生体育教学课程具有灵活性,各学校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的不同自行划分教学内容和形式。跆拳道教学同样遵循这一原则,教练可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灵活设置训练项目和期望目标。

例如,对于初学者,可以重点教授基本腿法、拳法、品势等;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加强实战训练和技术提升。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跆拳道课程顺应学校体育的教学规律

跆拳道教学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注重技术动作的完整示范与单一动作技术示范相结合,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教练也会根据学生的身体体质和训练情况,适时调整运动负荷,避免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此外,跆拳道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组教学和集体练习,学生能够在相互帮助和配合中提高学习效率和技术水平。同时,跆拳道还强调礼仪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运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基于教学为主体的中小学跆拳道发展策略

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专业体育老师技能水平

师资力量是跆拳道在中小学普及和发展的关键。为了提升跆拳道教学质量,学校应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专业体育老师的技能水平。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跆拳道教练进行定期培训,通过讲解跆拳道基本理论、技能技术和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引进退役的跆拳道运动员作为兼职教师或教练,他们丰富的比赛经验和专业技能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2.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完善教学机制

为了确保跆拳道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学校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完善教学机制。

首先,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跆拳道教学内容和目标。例如,对于小学生可以重点教授基本腿法、拳法和品势等;对于中学生可以加强实战训练和技术提升。

其次,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跆拳道知识和技能。

最后,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评价机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学生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3.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校应丰富跆拳道教学内容和形式。一方面,学校可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化教学、情境化教学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跆拳道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跆拳道活动,如跆拳道比赛、表演、交流会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技能水平,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活动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4.加强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保障教学安全和质量

跆拳道教学需要一定的设施和器材支持。为了确保教学安全和质量,学校应加强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一方面,学校可以投入资金建设专业的跆拳道训练场馆和设施,如铺设专业的跆拳道垫、安装防护设备等。通过完善的设施和器材支持,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训练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应定期对设施和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无损、安全可靠。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 加强家校合作和社区联动,拓展跆拳道教学空间

家校合作和社区联动是拓展跆拳道教学空间的重要途径。通过家校合作和社区联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跆拳道学习机会和平台。一方面,学校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了解跆拳道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家长支持和参与孩子的学习。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跆拳道活动,如观看比赛、表演等,增强家校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积极与社区组织和机构合作,共同开展跆拳道教学和活动。例如,学校可以与社区体育中心合作,利用社区的场地和设施开展跆拳道训练;或者与社区文化组织合作,共同举办跆拳道比赛和表演等活动。通过社区联动,学校可以拓宽跆拳道教学的渠道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体验。

综上所述,基于教学为主体的中小学跆拳道发展需从师资力量、教学目的与计划、教学内容与形式、设施建设与器材配备,以及家校合作与社区联动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通过多方共同努力,跆拳道必将在中小学中焕发新的活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郭丽.新时期中小学跆拳道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风尚, 2019, 000(004):P.188-188.

[2]王文涛,李娜.萍乡市中小学跆拳道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24, 45(1):91-96.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