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摘要 【摘要】摘要:语文是人文学科,兼有语言工具的作用。语文工具不仅对发挥人文精神起作用,还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工具,在工具与人文的作用中,流淌着丰富的思想文化乳汁,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乳汁,滋养年轻一代的灵魂。
DOI
作者王燕红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王燕红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师附小    

摘要:语文是人文学科,兼有语言工具的作用。语文工具不仅对发挥人文精神起作用,还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工具,在工具与人文的作用中,流淌着丰富的思想文化乳汁,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乳汁,滋养年轻一代的灵魂。

关键词:语文  德育渗透

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学习各种知识认识工具,能读懂那些资料的意思。能读懂,这就要具备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又是以下因素构成的:能用汉语拼音识字,能用语法识文断句,这就是阅读的工具。学习各科知识不只能读懂,还要会读。粗读、精读、细读、默读、朗读等等。除了工具性还有人文性。人文性是涉及人的精神的方方面面的东西,中心点是学会做人。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是人文领域的东西。人文性在语文中又体现于何处?主要体现在文学作品中,文学作品里包含了诗歌、小说、散文,等等。里面有对人物的塑造,对感性的抒发,对事物的说明,对事理的议论。汇集起来就是以饱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去感染,熏陶受教育者(语文课本及相关课外读物的受众主要是青少年学生),教育受教育者。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除完成工具性教学的任务,重要的是用人文精神去教育学生。因为不是专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故称德育渗透。德育渗透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

一、在讲读课中发掘文章的思想性,引申联系现实和学生实际。又如让学生写读后感,再如扩展到课外阅读,让学生欣赏品味文章中的真善美,批判假恶丑。通过写读后感的形式达到目的。例:学了《飞夺泸定桥》,让学生创造性复述课文,所谓有创造性的复述即不要求原字原句地背诵,只要求不离原文意思,只要讲得生动感人,就说明他特别注意那些突出革命精神的细节。能特别注意那些细节,就说明他受其精神的感染之深。好比一个演员,虽剧本已经写定,但表演时在理解了情节意义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发挥表现个性,这就说明他已完全进入角色了,受其精神的感染了。同学们复述飞夺中的情景时这样讲道:“夺桥勇士们,个个睁大眼睛紧紧盯着桥头的敌人。那眼睛里好像喷着怒火,要烧死所有的敌人。勇士们一手抓住铁索,一手举枪射击,武林小说中有勇士飞檐走壁,这里是飞桥走索啊!看那个战士突然中弹,他强忍着巨痛射出了一颗颗子弹,枪再也握不紧了。铁索再也抓不紧了,他的手松开了,掉下去了,掉到大渡河中去了。大渡河,波涛汹涌,涌起一朵浪花,那就他的英魂吧。河水在怒吼,战斗在继续,更猛烈。”这些都说明这些学生被那悲壮的场面深深感动了,受到了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这就是在讲读中进行德育渗透。又例教古诗《咏鹅》,当学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并受到的美的感染后,为了培养爱惜美的情怀,再引申提问:“如果池中水是污染了的水,应是红掌拨何波?”同学们思考后会回答“红掌拨浊波”。又问“你们见到过浑浊的水吗?”这时同学们纷纷回忆起来,从他们的回忆中有这样一些情情景:“在一条水沟里,两边是黄码石砌成的,岸上还有铁栏,说明政府在修建时为了美化环境而用心砌成的。但沟里的水却是浑浊的,夏天苍蝇蚊虫扑面而来,水中臭气熏鼻。”再问“那些沟里的水现在还臭吗?还浊吗?”学生纷纷答道“现在变得清澈透明了,水中的石子都清晰可见。如果现在放只白鹅在里面,就可以再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了’。”这时再让学生谈对美好环境的态度,同学们个个都表示要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这就培养了环保责任心了。

二、在课外阅读中进行德育渗透。课外读物种类繁多,有关语文的读物,其中有一类是富于思想教育功能的小说、故事。最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是那些《儿童文学》,其中有童话故事,儿童看得懂的民间故事,还有流行的小说等。有个学生读到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小东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是家中的小皇帝,但经常缺课去游乐园玩耍。有一次,爷爷发现他今天又不想去学校了,于是跪着对他说。我的小祖宗,你去读书吧。老师知道了这个学生的情形后,赠了他的一本书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情节公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位名叫保尔柯察金的苏联红军战士从军的故事。他深怀保家卫国的理想,为了从军,不惜与恋人断绝了关系。在部队他很快入了布尔维克(苏联共产党),在历次激烈的战斗中,屡建奇功。由于战斗的经历加上他酷爱写作,最后成了作家。他由铁炼成钢了。《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就是他的自传体小说。这个学生读了,也被深深的打动了。他也下定决心学习保尔的精神,学习上不怕苦,争取初中毕业后上高中,上大学,也象保尔那样成为一名作家。一天他正在做作业,但做了几分钟,就伏在桌上睡觉了。睡觉中他做了一个好梦,梦见自己小学读完了,初中毕业了,考上高中了,考上大学了,成了作家了。但一觉醒来,他的作业还摆在那么没有完成哩!”他读了这个故事,很快就感悟到故事的寓意了:那就是有远大的梦想,必须有为实现梦想的实际行动。没有行动,以做梦来实现梦想,最终还是一场梦。小兵联系到自己,觉得自己就类似故事中小东的情形,有远大理想,但又怕困难,成绩老是中不溜儿的。受了这个故事的启发,他下定决心要对自己的理想付之行动。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他果然这样做了。在做作业时,困了,打盆冷水洗个脸,头脑清醒了,继续做作业,直到全部完成。期末考试,他的成绩上升了10个名次,这就是他课外阅读受到思想教育的好结果。又例:又有一个学生读到一个故事。在一个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是竹编能手,他们用细而柔软的竹篾条编各式各样的东西,那些竹制品有背篓,有扇子,有斗笠,有花瓶,还有动物样式的。有个农民很有创见,一心想编织一条竹龙。在某村,一条竹龙买好几百块钱哩。他于是从书上龙的图案编织起来,龙头编好了,有眼睛鼻子,嘴巴,两条发叉的角,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该编织龙尾了,他感到疲惫了,厌烦了,每编一根篾条都感到十分辛苦。率性把尾巴编得小小的,草草收场。第二天他拿到集市上去卖,可是卖了一个月仍无人买,别人说别村那个人编的龙象龙,他编的龙头象龙尾象蛇,怎么买得脱呢?读了这个故事,他很快就悟出了道理,原来这是个寓言故事。寓意是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龙头蛇尾。他想起那些建筑工程,滥尾楼不也是龙头蛇尾的结果吗?再想想自己也曾经有做事龙蛇尾的现象。他受到了反面教材的教育,他决心改掉龙头蛇尾的习惯。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在课内外学习指导中进行。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