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标视角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讨
张香莲 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滨学校 363100
摘要:新课标确定了整本书阅读的任务群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传授必备的阅读知识、阅读技能,更要关注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文化传承能力。因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高中语文新课标视角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进行研讨。
关键词:新课标视角;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引言:在新课标的视角下,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传授多元的阅读方法,丰富、拓展教学内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学习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方法,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拓展阅读视野,获取多元的情感体验和自身健康发展的内驱力。
一、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高一新生入学第一周,笔者对整个年段学生进行了一次阅读调查,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虽然也喜欢读书,也愿意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但大部分学生在选择阅读内容的过程当中涉及面比较窄,选择的绝大部分是故事情节鲜明的小说类文学,对于文学性比较强的诗歌、散文、杂文,篇幅较长的文本并不大愿意去涉猎。其次,高一学生性格偏向于活泼好动,还处于一个转化过程中,再加上有些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没有办法、没有耐心坚持读一本书,或者读一本书只是读一个大概就放弃了。
(二)教师缺乏整本书阅读教学经验
由于新课标的执行时间比较短,学习借鉴的课例比较少,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良好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经验。一些思想上进的老师正在学习、研究“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一些习惯运用传统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的老师,可能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误解,需要慢慢转变观念,调整教学安排,然后钻研“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
(三)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不重视
因为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是需要运用一些篇幅比较长的书目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的专注能力、理解能力等多个方面具有着较高的要求。而高中语文“新课标”规定了18个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只是其中之一,鉴于高考选拔的压力,很多老师深受传统教学观点的影响,在教学中,以考试作为重点,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并不是很重视,基本是以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自己阅读,学生没有老师的监督,基本也是囫囵吞枣,泛泛而过。
根据课标要求,有计划推进阅读任务。课标规定作品,制定阅读计划,给定阅读任务,定期分享、检测;课标以外作品,结合学生学情,立足学生阅读兴趣,根据实际情况,配套展开。比如高一上学期阅读《乡土中国》,可以配套阅读《魂之归兮,乡土中国——费孝通的乡土情结》《费孝通与乡土中国》《丑陋的中国人》 等,观看央视《读书》栏目之《乡土中国》与湖北卫视纪录片《大揭秘》之《社会学大师:费孝通》等视频资料,笔者发现相较于整本书阅读,学生更愿意观看资料视频,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观看视频资料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导读,用视频激发阅读兴趣,再引导学生静心去阅读。
先读什么,如何读?再读什么,如何读?首先,根据阅读作品,设计导学案或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以阅读《乡土中国》为例,在阅读之前,笔者引导学生通过书名,提出“这本书讲什么?阅读这本书的意义是什么?通过目录,提出“乡土中国是什么样?什么是差序格局?……”能否根据目录,设计思维导图,帮助他人阅读本书等。其次,合理选择阅读方法,阅读前定位是基础阅读(识文断字、文字解码)、检视阅读(通过书名、目录、相关章节及前言与后记了解全书)还是分析阅读(理解所读作品,对作品加以评价)、主题阅读(围绕一个研究问题开展阅读)?笔者在开展《乡土中国》阅读时,主要采用的是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任务驱动,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目标明确,有章可循。再次,活动促进,成果彰显。笔者在学生读完《乡土中国》整本书时,一是让第一小组学生做阅读分享(演讲),二是让第二组学生画思维导图分享,三是让第三组学生写读后感分享,四是让第四组学生合作完成《乡土中国》的知识题库,在班级搞《乡土中国》知识竞答活动。这样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得以彰显,对这篇学术论著的解读也更为深入。最后,检测达标,情境练习。例如:《乡土中国》被誉为“具有田园诗风味的学术著作”,在语言表达、议论文写作方面有许多精妙独到之处,学生可以学习它的思维流程,结合实际经历,加以提炼加工成自己的知识。
首先,根据阅读篇目,设计学生阅读时间和阅读教学计划表,比如在阅读《乡土中国》时,根据目录的编排和学生有保障的阅读时间,做一份时间细化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班级选几个时间意识比较强的学生共同制定阅读时间,再由这几名学生监督其他同学完成阅读任务;其次,制定专题学习的目标,依据学生“阅读行为由浅表阅读到深层阅读的深化,”可以分为“阅读者”“思考者” “思想者”三个定向层次。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定位,比如阅读《乡土中国》时,可以让学生把定位为“阅读者”,即通过专题的学习,能够根据社科论著的阅读目的和文本类型,自动、灵活、快速、有效地使用不同阅读策略,熟练地完成预设的学习任务。再次,阶段小结,梳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讨论阅读内容,提出新的问题,激活思维,深入挖掘。读完第一遍以后,引导学生围绕关键性的语句品味阅读:拈精摘要,玩味品尝,由点及面,突破重点。笔者认为这个阶段尤其重要,因为学生的主动性、自律性是有待提高的,所以教师需要时不时督促,设计阶段任务,组织学生阶段汇报,梳理问题。最后,巩固阅读效果,拓展提升阅读能力。我们常说语文学习是一个“听说读写”的过程,阅读完一本书,如果不加以巩固,学生也许很快就会忘记,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后,还是要指导学生读写结合,以公共阅读效果,提升知识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的视角下,为高中学生开展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将阅读作为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从阅读的过程当中汲取知识的养分,塑造更完美的人格。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山东.高中语文新课标视角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5):97-98.
[2]吴龙朋.基于高中语文新课标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讨[J].高考,2020(28):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