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摘要】摘要:我国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将语文课设置为各个专业的必修课,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可不缺少的渠道。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其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为此,本文积极探索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炼出相应的策略,为有效地推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提供有利的借鉴与参考。
DOI
作者胡雯雯
出处《中国教师》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胡雯雯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我国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将语文课设置为各个专业的必修课,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可不缺少的渠道。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其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为此,本文积极探索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炼出相应的策略,为有效地推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提供有利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策略

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生源绝大多数来自初中,中考失利在选择学校时比较被动,学习情绪低,也正是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关键期,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如果感兴趣会表现出极强的参与心。部分喜欢语文课的学生参与到了课堂中,在课堂中积极回答问题展现自我的往往是固定的学生,其他学生也希望受到教师关注,可能怯于自己表达能力有限。学生如果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其自我表现力和进取心是巨大的,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积极性除与学生自身有关外,与教师课堂引导互动和对学生的关注度密不可分。

2.教学内容相对枯燥

有些老师的教学内容太过依赖教科书和个人的教学经验,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书本知识总是单调乏味,这种"套课"的方式,难以为学生呈现生动有趣的课堂,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会丧失殆尽。同时,在教学内容展示方面,多数中等学校的条件还不能完全覆盖多媒体教室,教学内容更多的依然是通过板书来与学生互动交流,板书在教学中相对有弊端,比如耗时耗力、信息量有限等,一节课下来,展现的内容远远不够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渴望程度,学生学习知识面大大降低。学生对语文课文化结构的需求已不单单停留在课本知识,而是需要渐学渐悟、融会贯通,这就需要拓展课本之外的知识。语文教学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锁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3.缺乏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教学方式单一

部分语文教师对职业教育认识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过多传授知识忽视技能和情感、重视语文本身的价值忽略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状况,教学过程中摸索就容易造成偏差。另外,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不少教师仍会把讲授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课题研究和合作学习等方法较少。通过学生的反应得出目前语文课多为一本教材,一个课件,几个问题和课后作业构成了一堂课。部分学生表示上课与教师互动少,被提问率低,学生容易走神也不会积极思考问题。受部分教师群体和传统观念影响,教师在授课中以自己的思路为主,忽视学生基础和学生能否消化新知识,多数部分时间为教师主讲学生走神,教学效果不佳。这种单一的传递-输入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课堂参与和学生思维发展。

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策略

1.依托专业,注重互补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对其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作用。

例如,装饰艺术设计、动漫设计、园林技术、木雕设计制作等艺术专业,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很强的艺术鉴别力,因此,老师在授课时,应着重强调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诠释美的能力。又如,在木雕设计和制作类专业中,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加入诗歌欣赏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后用画面表现的这一设计,这很好地培养学生职业服务与创新的能力。对于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学生,老师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可以让旅游专业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分享与旅游相关的文学作品,说一说个人的理解与感受,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接收更多的讯息。如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等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理工类专业,老师讲授时,根据需要适当加入应用程序编写课程,劳动合同等。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加强语文课程的实用性,与此同时,有意识地突出语文课程的人文特性,与学生分享诗歌、朗诵诗歌、以及对生命、人生的感悟等,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2.运用多元教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

在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始终用职业教育的眼光看待文本,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人文性、生动性、思想性等特点,采用灵活机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和积极引导,将文本中蕴含的精神延伸至职业素质,让学生真切地感到职业素质与自身是息息相关的,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职业精神。

例如,余秋雨的《都江堰》,作者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用现代目光重新审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通过对都江堰这一中国历史上著名水利工程壮观景象的描绘,赞扬了李冰这位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师的精神和气魄。教师改变说教的方式,可以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领会文中体现的严谨、求实、敬业的态度和造福为民的人格精神是有所作为的职场人都应具备的。再比如,在讲授李斯的《谏逐客书》时,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先与学生们分享李斯的经历,然后引导他们从李斯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探究中分析求职动机、求职环境、自身水平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

3.语文教学与校园活动的对接,培养学生的兴趣

将语文教学和校园活动对接,既成功突破了教室有限空间的局限,有效拓展了教学平台,将教学延伸至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中,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效培养其兴趣。对此,语文教师可以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了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

例如,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散文征文、小说征稿、书法大赛、求职简历大赛、商务礼仪大赛、学生汉语口语大赛、故事会、就业招聘会、招投标洽谈会等。语文课程组积极与学生处取得联系,合理制定了活动开展的时间,适当调整授课顺序和内容,使得语文最大程度地与校园活动有机融合。如为了配合学院针对一年级新生思想教育的演讲赛,将原来第四学期的“语言与交际”模块的教学内容提前到第一学期,从演讲稿的写作到演讲技巧的指导再到班级的演讲实训,语文课堂的教学很好地为比赛的开展预热。语文教学与校园活动的对接使得校园活动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反过来语文教学也有了鲜活的案例,教学也更加贴近学生,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

总之,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已明显滞后于职业院校的教育发展,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其学习兴趣不高,教师缺乏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且教学方式单一等,使得语文教学无法达成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展开干预,拓展教学内容,优化语文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能够满足职业中等专业院校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教学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军.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个性化语文教学新路径[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00(035):8.

[2]赵锐.基于工匠精神融入视域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11):200.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