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创新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化学作为我国高中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教学地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不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落实同样也大有助益。这就需要高中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及时改进化学教学中的不足,探寻有效的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对策,实现高中教育的最大价值。
DOI
作者任娟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探析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创新策略

任娟

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七中学 四川省成都 610000

摘要:化学作为我国高中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教学地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不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落实同样也大有助益。这就需要高中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及时改进化学教学中的不足,探寻有效的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对策,实现高中教育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引言:

在化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观念应运而生且成为推动化学课堂教学发展的指导思想。而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是为了培养高中生的综合思维,让他们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弥补自己在思维和能力上的不足,从而更加契合现代背景下的人才需求。以下将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进行探究[1]

一、高中化学教学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

教育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根基,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学生在接受各个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有着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教育指导,以此保证学生接受系统性教育,实现全面发展。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注重于课程知识的传授,相对忽视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注重在教学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承担起社会责任,具备终身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和素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明确高中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向,全面提高化学教与学的成效[2]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渗透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解读化学教材,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为了培养学生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解读化学教材,按照模块的划分将教材内容拆分成多个独立的个体,让他们认识到不同单元之间知识的结构关联,并能对其进行类比分析,找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异同。而在分类解读的过程中,学生会认识到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并从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等展开精准分析,从而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过,在现阶段的化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和全面,只是要求学生阅读和分析某个课时的知识点,根据知识点展开习题训练。换而言之,教师只是按照教材目录逐一讲解其中的化学知识点,却没有从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分析教材,导致学生既没有形成宏观辨识的意识,也没有对知识点展开精准的微观探析,使得自己的整体化思维未能形成[3]

对于学生整体化思维薄弱、微观探究意识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秉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读的过程中按照化学物质的特征将其分类,突破教材排版模式,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并通过建构知识结构、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明确不同单元和不同类型化学知识的联系,让学生能够通过知识的提炼和梳理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深入,使得他们能够利用分类思维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化学问题。由此,高中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就能得以形成和发展,其思维灵活性也能不断增强。

(二)创设化学学科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其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多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这也决定了高中化学必将服务学生生活的学科教学本质。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化学学科教学情境,从而在有效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与激情,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与主动的学习态度与情绪投入化学教学课堂,进而实现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钠及其化合物”一课时,高中化学教师就可在为学生讲解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时,引入纯碱在现实生活中的有效应用,从而在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对其进行思考、讨论以及分析,从而促使学生理解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的化学本质的同时,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更好地理解与感知化学学科的生活化教学本质,并能在实际的生活中熟练的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对学生化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具有极为深远的教学作用与影响。

(三)加强教学整合,引导科学创新思维

SO2化学性质教学为例,其与次氯酸具有使物质褪色的化学性质,教师在教学中可从这一特点入手,指导学生进行两者物质褪色原理的辩证分析与比较。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将SO2Cl2、水进行混合后,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生成什么物质?SO2的漂白能力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后,得出SO2+Cl2+2H2O=2HCl+H2SO4,教师接着引入硫酸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硫酸的化学性质,有无酸的通性等,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胆矾和浓硫酸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观察操作,总结归纳出硫酸的吸水性。教师还可以生活实例为引导,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硫酸性质的探究,像硫酸在空气中长时间存放,质量不会降低还会增加,以及在以往的实验操作中,气体干燥环节也会使用到硫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思维、实验设计创新的引导,使学生运用自己的化学知识、生活常识,甚至是其他学科知识去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结束语

总之,高中化学教师要在充分理解与掌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与理解的基础上,及时转变与创新自身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观念,并要灵活合理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与优化,从而在有效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确保学生通过高中化学教学实现全面发展与综合成长。

参考文献:

[1]魏勇.浅析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09):24.

[2]王丽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09):45.

[3]丛莹.核心素养下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探究[J].科幻画报,2019(09):221.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