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议论文思辨性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林媛媛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博雅高级中学 222100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基本构成要素,在语文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读写是掌握语文运用规律,提高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有效手段,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读写教学中,偏重接受与认同,忽视了多元质疑的问题,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思辨性”思想,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授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再从思辨性阅读向思辨性写作过渡,由读到写,实现有效的思辨能力训练和思维的提升。议论文是高中语文阅读文本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也是在高考写作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文体。开展议论文的思辨性阅读与写作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本论文突出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理念,开展了高中语文议论文思辨性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策略研究,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思辨性,力求显著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议论文;思辨性阅读;写作;教学;策略
引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写作与思维是联系知识与价值的重要桥梁。在教学方面,其知识体现在理解与运用,价值体现在感悟与实践。议论文思辨性阅读与写作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阅读写作时的思辨性思维,能够发现问题,质疑求证,再有逻辑地阐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更好的训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学习过程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辨性读写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思辨性,学生不但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具体文本的阅读与对具体作文的写作,更需要在参与到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拥有独立思考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的讲授为重点,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老师过分强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在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过程中,还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灌输性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以知识和教材为主,学生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仅仅是完成了听讲的任务。尽管这种方法可以发挥出间接经验的效果,可以在短期之内提高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认识。但是,站在学生阅读与写作素养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要突破以前老师直接将知识讲解给学生听的模式,向真实情境下的指导和师生合作的方向发展。阅读就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结构的梳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指导学生对阅读策略与技巧进行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具体内容或具体信息,利用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的质疑、反思,从而产生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促进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写作指的是学生以具体的写作主题为依据,在一定的情境中,将自己所积累的写作素材进行整合,对作文内容进行构思,最后完成书面写作的过程。高中的写作主要是以议论文为主要内容,因此,老师们不但要讲解给学生们写议论文的具体方法,更要鼓励学生们把对于议论文写作的理解以及对写作主题的认识运用到写作过程中,让写作不再是对观点的罗列,而变成了一个在思辨的过程中,对自己理解进行阐述的过程。
二、指导思辨式读写,培养批判性的辩证思维
目前,很多学生在写作中都存在着堆砌材料代替论证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学生要想让文章在逻辑清晰的基础上,闪现出理性的光芒,让议论文阐述的事理更加立体多维,还需要有思辨性的说理,没有思辨性的作文很难有深度,因此,教师在进行议论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也要考虑多角度赏析文本,指导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写作中。
例如:拿苏轼的《六国论》来说,对于这种千古佳作,老师在讲授的时候,在分析了文章的论点之后,通常会引导学生去探究作者是怎样论证个人的观点的,同时也能体悟到作者借古讽今的手法,以及其说理逻辑的严谨,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教师带着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任务来阅读这篇文章,就不会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分析上,而是会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论据、论证进行质疑和分析,比如说,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大家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参考其他史料,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个人的想法,再带到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这样,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名篇也可以被质疑,名人的看法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还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学会怎样表达并阐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如果老师能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这种思考,那么他们的批判性、辨证性思维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优化作业设计,强化思辨性读写效果
通常情况下,教师每天都会给学生们布置作业,有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这些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的拓展,也是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基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来进行分层的设计和布置有利于提高他们思维能力的作业,让他们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提高他们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语文教师在开展《拿来主义》与《反对方八股》的专题性阅读之前,可以在前几天,让学生们自主阅读课文,让他们去发现两篇文章之间的共同之处,找出一个切入点,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整理,或者写成一篇小论文。这种作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同时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思辨空间,并且将读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考虑进去。此外,在新的课程开始之后,教师也可以布置巩固性作业,比如使用思维导图对文章的结构思路进行梳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训练。对于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完成的,需要学生发表看法、观点的内容,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将其整理成书面文字,写出一篇议论文。然而,这个作业绝对不能敷衍,学生做完之后,教师必须给予反馈,或者在课上进行交流讨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知道自己在思考论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总而言之,议论文的思辨性阅读和写作,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掌握议论文的观点,了解作者所论述的思路和逻辑,学会论证方法,培养自身思辨性思维能力,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议论文的写作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开展议论文思辨性读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更要对议论文思辨性阅读与写作的特点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有效地构建以读写结合与思维培养为导向的现代语文教学体系,对学生议论文阅读写作的思辨性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蔡庆荣.高中语文思辨性读写教学策略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35(05):198-200.
[2]安慧慧. 高中语文议论文思辨性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22.
[3]段利萍.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教学策略研究[J]. 少年写作, 2021(19):0097-0098.